咱们的教科书,可能真要改写了。
一直以为夏朝是咱们第一个朝代,天天念叨“夏商周”。屁!夏朝前面,还杵着一个朝代,叫“虞朝”。以前这事儿,就是个传说,没证据,谁信啊?《左传》、《国语》、《史记》里头,“虞夏商周”并着提,孔子也老把“虞舜”挂嘴边。可你拿出东西来啊!没东西,你说个锤子。
![]()
夏朝好歹有二里头遗址在那儿撑腰。可虞朝呢?两手空空,啥也没有。就这么悬了几千年。
直到现在。
好家伙,考古队直接上了硬菜。在湖北,挖出来一批4200年前的古墓,里头的东西,直接把虞朝这个事儿给拍实了!
“虞”这个字。甲-骨文、金文里头的老祖宗写法,那味儿一下就出来了。那字形,就是一个怪物,一个戴着老虎面具的人,或者干脆就是个虎头人身的神。
![]()
《礼记·檀弓上》,白纸黑字写着:“有虞氏瓦棺。”
瓦棺,就是用陶器当棺材。用那种大陶瓮、大陶缸。
拿着这两条线索,考古学家们在中国大地上扫。
扫到了湖北,天门市,石家河。一个叫“后石家河文化”的考古遗址群。
![]()
碳十四测下来,这个文化的生存时间,是距今4200年到4000年。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000年。虞夏交替那会儿。
考古发现,这个“后石家河文化”,不是湖北本地土著。它是从北边,从河南、山东那块的龙山文化,一群人跑下来,把原来住在石家河的土著给干跑了,鸠占鹊巢。
《尚书》里写,舜帝,“舜却苗民”。舜,是有虞氏的老大。三苗,是上古时期生活在湖北、湖南这块的土著部落。舜帝把三苗给打跑了,然后“更易其俗”,把这块地盘占了。
![]()
考古队在后石家河文化的核心遗址,一个叫“肖家屋脊”的地方,挖了一大片墓地。
墓里头,陪葬品全是玉器。玉人、玉神面、玉蝉、玉鸟。
还有,玉老虎!
墓里挖出来一大堆玉老虎!有的是一个完整的虎头,有的是一个侧着身子的虎形雕像。这些玉老虎,造型极其独特。
![]()
那老虎的眼睛,是一种向上吊起的眼角,考古上管这个叫“吊睛目”。
考古学家把一起出土的玉人和玉老虎摆在一起一比。
那些玉人的眼睛,和玉老虎的眼睛,一模一样!全都是那种标志性的“吊睛目”!
而墓里挖出来的其他动物玉器呢?玉鸟、玉蝉、玉龙,眼睛都不是这样的。
![]()
考古队在肖家屋脊,一共挖了77座墓。这77座墓,埋的全是成年人。
他们是怎么埋的?
没有一个是用木头棺材的。
全他娘的是用两个巨大的陶缸,像个大盖碗一样,把尸体扣在里头埋的!
成人瓮棺葬!
活生生的“瓦棺”!
![]()
在4200年前这个时间点上,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这种埋大人的方式,是后石家河文化独一份的风景!
![]()
现在,咱把所有线索都串起来。
一个存在于公元前2200年到2000年的考古文化。
一个从北方南下,武力驱逐了本地土著的文化。
一个以老虎为最高图腾,人和虎共用一双神眼的文化。
一个用巨大的陶器埋葬成年人,风俗独一-无二的文化。
一个在年代、事件、图腾、葬俗上,全都和文献里关于“有虞氏”的记载,对得上的文化。
![]()
所以,别再说什么虞朝是传说了。咱们的老祖宗,没骗人。《史记》里写的那些上古帝王,也不是神话故事。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建立过活生生的王朝,留下了活生生的证据。
那尊小小的玉虎,在博物馆的灯光下,就那么静静地趴着。
![]()
它那双吊了四千多年的眼睛,好像在说:
我等你们,好久了。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肖家屋脊: 天门石家河考古报告之二[M]. 文物出版社, 2003. 2. 许慎,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虞”字字源考证部分) 3. 王晖. 从肖家屋脊M77等看“有虞氏瓦棺”[J]. 华夏考古, 2006(03): 71-78. 4. 《礼记·檀弓上》. 中华书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