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日,广西百色市苗族民间文化研究会与右江区第四初级中学联合开展的苗族非遗乐器培训活动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积极构建“非遗传承+学校美育+文化赋能”的育人新路径。
今年9月,非遗乐器培训计划正式启动,旨在将非遗传承有机融入学校美育体系。双方精准对接需求,在课程设置、师资组建等方面深度协作,以市级非遗项目月琴及苗族代表性乐器芦笙为培训核心,邀请敖德金、杨明新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组建专业教学团队,为26名师生提供系统性、常态化指导。
![]()
参加广西民族精品歌舞进校园活动。王奕蘋摄
培训采用“理论讲解+现场演示+手把手实操”的沉浸式教学模式,传承人从气息调控、指法技巧到曲目演绎逐环节细致点拨,让学生在《迎宾曲》《苗族芦笙踢坡杆》《兄弟情》等经典曲目中感悟苗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在不久前举办的广西民族精品歌舞进校园活动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该校学生合奏的《兄弟情》旋律激昂、情感真挚,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充分展现了阶段性培训成果。
此次合作构建的“研究会+学校+传承人”三方联动机制,有效破解了非遗传承中师资短缺、资源分散的痛点难点,得到百色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及学校的高度认可。通过技艺传授与文化浸润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对苗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接下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并计划联动隆林三中、丹寨民高等学校开展民乐社团交流互鉴活动,推动苗族乐器文化更广范围传播,为青少年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以青春之声奏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黄海健 王奕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