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的长篇小说《可可西里传奇》新书分享会在南京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走进可可西里:从传奇叙事到生命隐喻”为主题,邀请了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光芒;文学创作一级、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约研究员何同彬;以及小说《可可西里传奇》的作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姜耕玉教授,共同探讨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
新书分享会现场。
还原历史真相,展现生命哲思
姜耕玉教授在分享会上谈到,小说的创作灵感源于2004年他初见可可西里的震撼。他将可可西里视为人类生命依存的隐喻,并以此为背景,塑造了传奇人物吉恩嘉措,其原型是可可西里的守护者索南达杰。
小说以还原历史真相为目标,展现了主人公吉恩嘉措由开发者到保护者的角色转变,以及他最终为保护藏羚羊而牺牲的英勇事迹。姜耕玉教授强调,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读者感受到吉恩嘉措这位逆行者、孤勇者的喜怒哀乐,以及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
新书发布会现场。
生态关怀与艺术审美的融合
《可可西里传奇》不仅是一部展现英雄事迹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生态关怀和生命哲思的文学作品。南京大学张光芒教授指出,从启蒙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自然观两种视角对小说进行了阐释,认为主人公吉恩嘉措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时代的先行者和“逆行者”。作者姜耕玉以亲身经历与文字描绘,展现了可可西里纯净湖泊、壮丽雪山交织的蓬勃生命力,刷新了公众对这片土地的认知。
超越地方性叙事,构建宏大格局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将《可可西里传奇》定义为一本具有宏大格局的“大书”,其“大”体现在格局、关怀与境界的多重维度。他指出,姜耕玉教授的创作超越了地方性叙事,建构起真实而深刻的历史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
新书发布会现场。
从诗歌到小说,构建生态文学体系
东南大学中文系张娟教授谈了姜耕玉教授从诗歌到小说的创作历程,认为他致力于构建一个“生态文学的系统性写作”,在不同文体中持续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达可能。
![]()
新书发布会现场合影。
《可可西里传奇》是一部充满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可可西里的壮丽景色和英雄事迹,更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部作品将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成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贡献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