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高达1400亿欧元的对乌克兰贷款计划在欧盟内部遭遇重大挫折。欧盟委员会与比利时就此计划举行的闭门谈判未能达成一致,陷入停滞。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提议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作为担保,为乌克兰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这曾被视为一个“不用成员国掏腰包”的理想方案。然而,计划的关键卡在了比利时。
![]()
绝大多数被冻结的资金(约1830亿欧元)存放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清算银行。因此,比利时对该计划的法律风险最为担忧。比利时首相德韦弗态度强硬,他坚持要求,必须由所有欧盟成员国集体为这笔贷款提供财政担保。
据知情官员透露,比利时担心,一旦未来国际社会认定此举不合规,比利时可能将独自面临巨额的索赔风险。尽管欧盟委员会提出了“集体风险共担”的设想,并强调这笔钱将从未来的赔偿中抵扣,但仍未能说服比利时松口。
![]()
在比利时提出法律障碍的同时,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则从资金用途上设置了另一道关卡。菲佐在公共广播节目中明确表态,斯洛伐克反对将这笔资金用于军事目的。“若资金用于国防开支,我们绝不参与!”这一立场直指该计划违背了其“不卷入冲突”的既定方针。
菲佐的表态极具分量,因为欧盟对俄的限制措施需要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全体成员国的重新授权。这意味着,只要斯洛伐克或匈牙利在未来的投票中投下反对票,不仅这笔1400亿欧元的贷款会泡汤,甚至可能导致已被冻结的资产被退回。
![]()
为了向反对国施压,欧盟委员会曾放出替代方案:如果不用这些被冻结的资产,欧盟各国就必须启动“联合借贷”,自己掏腰包来填补乌克兰的资金缺口。
然而,这招“施压牌”恰恰戳中了欧盟内部的痛点,即刻遭到以德国、荷兰为首的“节俭派”和以法国、意大利、斯洛伐克为代表的“高债派”的共同反对。备用方案的失败,让欧盟的处境更为尴尬。
![]()
这场谈判僵局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乌克兰现有的援助资金预计在明年3月底就将耗尽。而欧盟领导人的下一次会议要等到12月中旬。更严峻的是,即便届时各国能奇迹般地达成协议,该协议还需要经过法国、德国等国议会的审批流程,这至少还需要花费数月时间。等钱到账,乌克兰恐怕早已陷入资金断流。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已明确表态,只有在确认乌克兰财政状况稳定的前提下,才会发放后续贷款。而这笔1400亿欧元的贷款,本应是那颗关键的“定心丸”。如今谈判破裂,乌克兰的国际融资渠道也正被一同掐紧。一边是迫在眉睫的“钱荒”倒计时,一边是欧盟内部关于法律、用途和债务的死磕博弈。1400亿的资金缺口,到底谁来填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