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中午,爆炸声在伊斯兰堡炸开的时候,远在三公里外的居民还以为是地震。法院门口一辆警车被炸成焦铁,十二具遗体横陈街头,二十七个伤者在现场哭喊挣扎。
这不是边境线,而是首都的心脏地带,巴基斯坦的脸被直接打了个稀烂。
袭击者原本想闯进法院,但没成功,只能在门口引爆自己。他没有喊口号,没有留下遗书,也没等宣言。这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这是直接宣战。防爆部队赶到时,现场已经成了火海,浓烟直冲天际。
![]()
前言
2025 年 11 月 11 日的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午后的阳光本已驱散晨雾,区法院外却突然响起一声巨响,震碎了城市的平静。
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在法院大门外的警车旁引爆了身上的炸药,巨大的冲击波将附近车辆掀翻,碎玻璃与尘土混着浓烟冲天而起。
救援人员赶到时,现场已一片狼藉,血迹顺着路面的沟壑蜿蜒流淌,12 具覆盖着白布的遗体整齐排列,20 名伤者在痛苦中呻吟,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
巴基斯坦内政部长莫辛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看着满目疮痍的街道,面色凝重地向媒体表示,袭击者原本试图进入法院大楼,受阻后转而袭击了警车,警方已确认爆炸由自杀式袭击者制造,正全面调查事件细节。
而巴基斯坦军方消息人士则直接指出,这起袭击是 “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 “巴塔”)所为,现场发现的袭击者遗体残骸已成为关键证据。
![]()
新华社与半岛电视台的记者在现场目睹了救援全过程,医护人员的呼喊声、家属的哭泣声与警笛声交织在一起,成了当天伊斯兰堡最沉重的背景音。
这起爆炸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巴基斯坦近期遭遇系列 “痛击” 的缩影。早在 10 月 17 日,北瓦济里斯坦的米拉利地区,卡迪 / 卡西夫谢赫要塞刚迎来与阿富汗塔利班达成停战协议的短暂平静,就遭到了武装分子的突袭。
![]()
一辆自爆卡车试图冲破要塞大门,被巴基斯坦军队及时拦截,敢死队队员见状驾驶自爆车撞击围墙引爆,12 名携带自杀式炸弹的武装分子随即冲锋,最终被守军全部击退,3 名武装分子当场被消灭。
而在 10 月 13 日至 15 日,开普省的斯宾瓦姆、南瓦济里斯坦、班努三个地区,巴基斯坦军队与武装分子连续交火,军方战报称打死 34 名巴塔武装分子。
![]()
16 日,提拉山谷的装甲车队又遭伏击,虽因武装分子缺乏反坦克武器未造成人员死亡,但 7 名士兵受伤、数辆装甲车损坏的消息,仍让全国上下忧心忡忡。
双线困局中的反击 中械装备立威战场
频繁的袭击让巴基斯坦陷入 “双线作战” 的艰难境地:东线要应对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压力,西线则需围剿从阿富汗边境持续渗透的武装分子。
仅 2025 年 7 月,巴塔就宣称发动 360 次袭击,造成 139 名军警死亡,俾路支省佐布县山区等边境地带,因沟壑纵横的地形成了武装分子的天然藏身地,他们利用跨境通道频繁实施爆炸、绑架等活动,甚至有消息称印度情报机构 RAW 在背后提供资金与武器支持。
![]()
面对危机,巴基斯坦军方迅速升级应对,空中与地面火力形成立体防御网。陆军航空兵出动 AH-1 武装直升机,武装无人机在战区展开训练并随时待命,这些空中力量为地面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与近距离掩护。
空军则出动 JF-17 枭龙战斗机、F-16 战斗机,携带雷石 - 6 激光制导炸弹对喀布尔、坎大哈等地的武装分子据点实施轰炸,地面的 M-198 大炮同步开火,空地协同的打击模式精准摧毁了多处目标。
![]()
8 月 12 日的俾路支省山区,巴基斯坦军方打出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翼龙 - 2 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在 9000 米高空巡航时,通过合成孔径雷达锁定了一支约 50 人的渗透武装分子队伍,红外传感器将他们的移动轨迹实时传回指挥中心。
隐蔽在 5 公里外山谷中的特种兵随即启动四旋翼无人机蜂群,这些改装后的无人机携带 60 毫米迫击炮弹,在预设火力圈发起俯冲轰炸。
武装分子试图分散躲避,却被无人机紧追不舍,半小时内 47 名武装分子被精确消灭,巴军则实现零伤亡。这场 “发现即摧毁” 的战斗中,翼龙 - 2 还通过电子战系统干扰叛军通信,用激光指示器引导后续打击,彻底颠覆了传统山地反恐模式。
![]()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此后强调,中国提供的先进装备为国家安全提供了不对称优势。
和谈渺茫与格局变动 危机中的生存考验
持续的冲突让外界对巴基斯坦的局势愈发担忧,“这一仗不打‘国不将国’” 的议论在舆论场蔓延。为缓解局势,10 月 16 日,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高级别代表团在卡塔尔多哈举行谈判,双方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及情报部门负责人直接对话,阿富汗代表团由国防部长叶尔孤白带队,谈判以情报部门负责人的交流为核心。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双方分歧难以弥合:阿富汗塔利班不愿放弃对巴塔等武装分子的支持,巴基斯坦则坚决要清除境内安全威胁,停战协议的达成显得遥遥无期。
![]()
冲突背后,地区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动。巴基斯坦暂停与阿富汗的贸易后,阿富汗开始更多依赖伊朗的外贸通道,这让伊朗有望成为印度与阿富汗交流的枢纽。
印度此前投资的伊朗港口曾因美国制裁生意惨淡,如今借这一契机,其与中亚的通道似乎被打开,若能顺利借助伊朗完成对阿富汗的粮食贸易,巴基斯坦可能面临三面包围的困境。
不过这种变动充满不确定性,伊朗的政策调整、物流运输安全等问题,都让印度的 “机遇” 充满挑战。
![]()
结语
11 月 12 日,伊斯兰堡爆炸事件后的第二天,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局发布最新战报,边境地区的清剿行动仍在继续,翼龙 - 2 无人机再次升空执行侦察任务,地面部队加强了重要设施的警戒。
街头的爆炸痕迹虽在清理,但安全危机带来的冲击难以快速消散。对于这个长期在反恐与地缘博弈中挣扎的国家而言,每一次袭击都是一次 “痛击”,每一次反击都关乎生存,而和平的曙光,还藏在持续的抗争与艰难的谈判之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