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6时许,四川阿坝马尔康大渡河谷,一声闷响打破宁静。峡谷中烟尘如蘑菇云翻涌,手机镜头里,悬于半空的红旗特大桥正一截截坠入河中。
视频上网后评论区瞬间沸腾:“看着腿软”“有人埋吗”,一条热评直击人心:“这桥今年1月才合龙,咋说垮就垮?”
![]()
这座“云中之桥”是国道317线重点工程,主墩172米高,站桥面可见大渡河如银带蜿蜒。作为双江口水电站库区复建桥,它全长758米、主跨220米,总投资超3亿,今年1月14日刚完成主跨合龙,不足一年便成河底废墟。
万幸的是此次无人员伤亡,这并非侥幸,而是巡查工的责任心换来的。11月10日,巡逻师傅发现桥头路面与山体衔接处开裂,当即上报封路。次日桥塌时,桥面已空无一人。
应急及时本应获赞,网友却怒火难平——同一双江口水电站项目,去年8月木尔基沟钢栈桥坍塌,4名工人遇难,损失764万。最终查明是违规施工所致,18人被追责,3人入狱。
![]()
一年之内,同项目先死人再塌桥,绝非巧合,而是警示被漠视。
官方初步判定为“山体滑塌致桥墩移位”,称300多万立方滑坡体属不可抗力。川西本就地质灾害频发,不少网友表示理解:“主桥未塌,说明质量尚可”“这么大滑坡,再结实的桥也难扛”。
质疑声却更尖锐。有网友翻出大桥合龙时的宣传稿,“云端生命线,区域新标杆”的标题如今满是讽刺。“吹得天花乱坠,10个月就成豆腐渣”、“地质问题早该考虑,3亿花哪了?”
有人联想到“某市音乐幕墙案”:中标3000多万,转包后实际投入不足20万,雨天就掉渣。虽无实锤,但戳中痛点——基建是百年大计,纳税人的钱容不得半点猫腻。
![]()
有人称现代工程难度大,但隋代赵州桥1400年仍能通行,都江堰滋养成都平原两千年。古代工匠凭的不是超能力,而是对工程的敬畏之心。
红旗特大桥“Y”字形横跨大渡河东源,本是串联马尔康、金川、壤塘的关键。此前山里人出门靠盘山公路,翻山要两三小时,大桥本可让车程减半,如今坍塌,盼着改善生活的百姓怎能不慌?
双江口水电站是大渡河关键工程,库区复建桥本是为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可工程接连出问题,“民生工程”就会寒了民心。
![]()
关键的术语和细节小编就不写了,反正这桥工程很大,建成通车后把三个县的交通串联,设计是好设计就是如何收场?
就这种大桥在设计勘测阶段应该就会想到山体滑坡,或者几十年不遇的大风大雨吧。
目前专家已进场核查,网友的诉求很明确:不仅查地质原因,更要查“责任滑坡”。去年4条人命的教训不能忘,3亿投资去向要公开,施工、监理等环节的问题必须一查到底。
“零伤亡是万幸”的说法站不住脚,百姓要的是“万无一失”。没人想靠“巡查员细心”保命,只想走在桥上安心,让耗资巨大的工程经得起时间考验。
![]()
峡谷烟尘会散,但问题不能不了了之。去年的血迹未干,今年的废墟又现,这次绝不能轻描淡写。
基建是“里子工程”,再气派的桥撑不过10个月也白搭。盼此次核查能给公众交代,让每座桥都成为“安心桥”——百姓要的从不是“事后补救”,而是“事前无虞”。
你觉得大桥坍塌是地质问题还是另有隐情?评论区留观点,咱们一起等真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