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临床老医生,我也没想到,有一天会认真谈论“白酒对高血压患者的潜在好处”。这听上去多少有些“离经叛道”,毕竟长期以来,酒精被视为升高血压的主要元凶之一。
![]()
但医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不是非黑即白。随着对心血管机制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在特定剂量、频率和人群条件下,适量饮用白酒,可能对高血压患者产生4种意想不到的益处。
在门诊上,我曾接诊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血压控制平稳,却坚持每日小酌两口白酒。起初我仍建议他戒酒,但在连续三年的随访中,他的收缩压始终保持在125毫米汞柱以下,且未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我们开始重新审视“白酒”这位传统饮食中备受争议的角色。
第一个值得关注的作用,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高血压的核心问题是血管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而白酒中的乙醇在极低剂量下,具有轻度扩血管效应。
![]()
研究发现,乙醇可通过促进一氧化氮释放,使血管内皮细胞放松,从而降低外周阻力。有一项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研究指出,每日摄入10毫升左右低度白酒的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提升约12%。这种变化虽小,却在长期血压控制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二种潜在好处更让人意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不少高血压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尤其是腹型肥胖者。在一项2023年广东省多中心临床调查中,研究者发现,轻饮白酒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完全戒酒组。
这是因为极少量乙醇可激活AMPK信号通路,有助于葡萄糖摄取及代谢,从而间接减轻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管壁炎症,降低动脉硬化风险。前提是量要极小,超过20毫升反而会适得其反。
![]()
第三项观察来自我们科室内部的一项随访数据。我们发现,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适量饮酒后,主观幸福感提升、自律神经功能改善。
这与传统中医所谓“酒通血脉、畅情志”的理念不谋而合。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微量乙醇可刺激多巴胺与内啡肽释放,产生轻度镇静和愉悦效应,从而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而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正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病理基础。
第四种潜在益处,是促进夜间血压节律的恢复。正常人夜间血压应低于白天,但很多老年患者存在“非杓型高血压”,即夜间血压不降甚至升高,增加中风风险。
![]()
一项2022年在北京阜外医院进行的小样本研究提示,睡前饮用5毫升白酒的高血压患者中,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增加约6%。可能与乙醇的中枢抑制作用、促进睡眠质量有关。睡眠改善,本身就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所有这些“好处”都建立在一个前提:极小剂量、稳定规律、个体差异评估充分。一旦剂量失控,转瞬即成毒药。
我们曾收治一名自诩“酒养血压”的患者,长期每日饮酒超50毫升,最终因高血压脑出血入院。高剂量乙醇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血管收缩加剧,其危害远远超过短期的扩血管作用。
![]()
要特别强调的是,白酒的“纯度”也至关重要。传统白酒中含有少量杂醇油、醛类成分,这些物质在体内代谢后可能对肝脏、心肌造成微损伤。
相比之下,低度白酒或经高温蒸馏的纯粮酒更为温和。我不主张所有高血压患者尝试饮酒,但在那些饮酒习惯已形成、且控制得当的患者中,不一定要强制戒断。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是个体代谢差异。有些人天生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饮酒后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类人群即便少量饮酒,也可能引起血压波动。临床上,我们建议此类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或观察自身饮酒反应,如有明显不适,应立刻停止饮用。
![]()
白酒的这些“好处”并不适用于女性高血压患者。女性代谢酒精的能力较男性低,且心血管对激素变化更敏感。在女性人群中,任何形式饮酒都可能增加心房颤动、乳腺癌等风险。我们在门诊中非常慎重地评估女性患者的饮酒行为,基本不主张其通过饮酒缓解血压。
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观察。在饮酒频率上,“隔天小饮”比“集中豪饮”更安全有效。我们的数据显示,每周3次、每次5-10毫升的饮酒者,其血压波动幅度最小,心率变异性最佳。这提醒我们,血压管理不仅在于药物治疗,更在于生活节律的平衡与身心状态的调和。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管理高血压时,不应该机械地套用“戒酒”这个标签,而应根据患者的习惯、代谢特点、并发症情况进行个性化建议。
![]()
医学不是教条,而是动态平衡的艺术。那些把白酒当作良药的人,可能低估了它的风险;但那些一味妖魔化白酒的人,也可能忽视了它在特定语境下的温和力量。
我个人的态度是:不鼓励开始饮酒,但也不强行戒断已习惯微饮的患者。作为医生,我们的职责是帮助患者识别风险边界、明确剂量红线,并在生活方式中找到一条既科学又可持续的路径。
医学研究从不鼓励以饮酒替代药物治疗。氨氯地平、缬沙坦、利血平等降压药的疗效与安全性仍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但如果一位年过花甲的患者,每晚坚持在餐后小饮一口白酒,心情舒畅、睡眠安稳、血压平稳,那这口白酒,或许就是他生活中最柔软的一剂“辅助药”。
![]()
未来的临床研究或许会进一步揭示微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更多影响机制,比如对血管弹力蛋白表达、炎症因子水平的调整等。但在目前,我们仍需谨慎、克制、以科学为尺。
在临床实践中,每个患者都是一部复杂的小说,不应用一句教条去封闭所有章节。白酒的“好处”不等于“许可”,更不意味着“鼓励”。它只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存在的边缘效应,值得我们审慎讨论与理性看待。
![]()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王旭,刘力,张小峰,等.适量饮酒对白血病患者心血管健康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4):321-327. [2]李志伟,黄美玲,王国强.不同饮酒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2):145-149. [3]田志刚,梁凌云.微量乙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节律的影响[J].临床老年病杂志,2023,42(8):812-81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