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A股,像北京的天气一样寒冷。
11月12日,三大指数集体调整,上证指数早盘失守4000点整数关口。截至午盘,上证指数报3993.35点,下跌0.23%;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分别下跌1.58%和1.65%;深证成指下跌1.07%。全市场超过4000只个股下跌,半日成交额达到1.27万亿元。
与A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股的表现。恒生指数逆势上涨0.63%,医疗保健、能源板块领涨,地产股也迎来久违的反弹。这种“A股调整、港股抗跌”的分化格局,值得细细品味。
资金正在寻找“避风港”
今天的盘面,清晰地展现了资金的避险情绪。低估值、高股息的防御性板块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银行板块中,农业银行股价大涨超3%,盘中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保险股同样走强,新华保险、中国人保涨幅均超过3%。
这背后的逻辑值得思考:
一方面,央行三季度报告强调“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这对金融板块构成利好;另一方面,行业基本面出现分化。上市险企三季度偿付能力虽然普遍下降,但中国人寿等头部公司降幅相对较小,这种稳健性更受资金青睐。
油气板块的爆发则得益于实质性的产业突破。准油股份、山东墨龙双双涨停,直接催化因素是长庆油田页岩油累计产量突破2000万吨。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意味着能源自主可控战略正在加速落地。
相比之下,成长赛道遭遇集体回调。光伏板块重挫,阿特斯大跌17%,艾罗能源、双良节能等个股跌停;培育钻石、超硬材料概念同步走弱。这反映出市场对高估值成长股的谨慎态度。
港股为何走出独立行情?
在A股调整之际,港股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这种强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向:
医疗保健板块领涨,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大涨2.9%,京东健康涨幅超4%。这或许与市场对创新药政策改善的预期有关。
地产建筑业指数上涨2%,华润置地、华润万象生活等标的走强。这可能反映了市场对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期待。
不过,新能源产业链在港股同样遭遇抛售,信义光能跌超6%。这说明全球产能过剩的担忧仍然困扰着这个行业。
市场给我们哪些启示?
从今天的盘面,我们可以读出几个重要信号:
首先,安全边际成为当前市场的核心诉求。银行板块平均市盈率仅5倍左右,股息率超过5%,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这样的资产显然具有吸引力。农业银行创下新高,说明资金在追求“确定性”。
其次,产业突破仍然是最大的催化剂。油气板块的强势表现表明,只要有实质性的产业进展,资金愿意给予积极响应。
最后,分化将成为常态。同一个行业内,基本面更稳健的头部公司会更受青睐;不同市场之间,由于投资者结构和投资逻辑的差异,也会走出分化行情。
接下来怎么办?
对于后市,我认为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点:
短期来看,A股可能继续在3900-4050点区间震荡。成长板块的估值调整压力尚未完全释放,防御性板块仍具备相对收益优势。
港股有望保持相对强势。如果创新药医保谈判出现积极进展,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相关板块可能迎来持续性行情。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或许应该:侧重防御但不失进取,关注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的同时,保持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核心资产的关注。
市场的波动从来都是常态,重要的是在波动中保持清醒,在分化中发现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