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总?”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对着手机听筒轻声确认。
“小林,是我。”电话那头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你提交的辞职报告,我看到了。但现在,我不想谈这个。你现在立刻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们谈点别的。”
电话被干脆地挂断,听筒里只剩下冰冷的忙音。我愣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谈点别的?除了我的辞职,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公司老总,还能和我谈什么?
![]()
01
午夜十二点的CBD依然灯火璀璨,像一座永不沉寂的钢铁森林。而在这片森林的其中一格,A座28楼,只有一盏孤零零的台灯还亮着,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
我叫林涛,三十二岁,在这家名为“锐科创新”的科技公司做了五年。显示器屏幕上,那份名为《销售部未来三年战略规划》的PPT,已经修改到了第十七版。每一页的数据,每一个增长曲线的预测,每一条市场渠道的分析,都凝聚着我过去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
明天,就是部门经理的竞聘会。
原部门经理老张因为女儿要去国外读书,夫妻俩决定陪读,提前退休,留下了这个无数人觊觎的位置。在整个销售部,甚至在全公司同事们的眼中,这个位置几乎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五年时间,我从一个初级销售做起,一步步成为高级客户经理,再到整个部门的业绩支柱。去年公司年度销售额的三分之一,都签在我的名下。那些难啃的骨头客户,那些被别人放弃的项目,最后都是在我手里起死回生。
同事们在茶水间开玩笑,早就把“林经理”这个称呼挂在了嘴边。
“涛哥,明天就是走个过场,晚上庆功宴地方想好了吗?”年轻的实习生小李探过头来,脸上是真诚的崇拜。
我笑了笑,合上笔记本电脑,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别瞎说,还没影的事呢。早点回去休息吧。”
我嘴上说着谦虚,心里却并非没有波澜。这份自信,来源于我对自身能力的绝对信任。我看过其他竞争者的名单,他们都很优秀,但无论是从资历、业绩还是对公司业务的理解深度,我都有信心能胜出。
除了一个人,王宇。
王宇二十八岁,比我小四岁,入职公司不到两年。他长相俊朗,一身剪裁得体的名牌西装,头发永远梳得一丝不苟。他的业绩报告总是做得非常漂亮,但仔细看就会发现,那些项目大多是公司既有的老客户,维护成本低,产出稳定,没什么挑战性。他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他非常擅生动地向上管理。他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各级领导的视线里,无论是电梯里的偶遇,还是公司活动上的敬酒,他都能用几句风趣幽默的话,让领导们记住他。
办公室里一直流传着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王宇是公司最大客户“东升集团”董事长的亲外甥。东升集团的订单,占了我们公司近四成的业务量。这个传言为王宇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没人敢在他面前议论,但也没人能否认,这层关系或许是他最硬的底牌。
我关掉办公室的灯,走进电梯。镜子里映出我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的面容。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专业能力,才是一个职场人最坚实的靠山。明天的竞聘会,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02
公司的多功能会议厅布置得庄严肃穆,长条会议桌的尽头,坐着一排评委,包括CEO李总、人力总监和各个核心部门的负责人。李总表情严肃,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让人不敢直视。
我是第二个上场的。
我调整了一下呼吸,走上演讲台,将U盘插入电脑。当我亲手打磨了无数遍的PPT首页投射到大屏幕上时,我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
“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销售部的林涛,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部门经理。我的演讲主题是‘深耕与拓新——双核驱动下的业绩增长引擎’。”
我的声音沉稳而清晰,没有一丝多余的废话。我从当前市场的痛点讲起,用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据分析了我们产品在不同区域的占有率和增长瓶颈。然后,我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客户分级精细化管理”来“深耕”现有的大客户,提升复购率和客单价;另一方面,启动“下沉市场渠道合伙人计划”,去“拓新”那些我们从未触及的三四线城市。
我的PPT里没有一句空话,每一个战略都对应着明确的执行步骤、预算规划和KPI考核指标。那是我跑了无数个城市,拜访了上百个客户,喝了不知多少场酒,才总结出的一线经验。
在我演讲的过程中,我能看到评委席上的总监们在频频点头。尤其是技术部的张总,一个以严谨刻薄著称的老学究,也在我的方案中指出了两个技术配合点,并表示了认可。问答环节,几个刁钻的问题,我也都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清晰的逻辑,一一化解。
![]()
当我走下台时,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的把握。同事们向我投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我礼貌地点头回应,坐在了座位上。
接下来,是王宇。
他自信满满地走上台,嘴角挂着一丝标志性的微笑。他的PPT风格和我的截然不同,底色是深邃的蓝色,配上充满科技感的动态线条,标题也极具冲击力——《生态赋能:重构销售新范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他的开场白中气十足,“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局限于‘销售’这个单一的维度。我们要做的是‘赋能’,是构建一个以我们公司为核心的‘商业生态’。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顶层设计’和‘降维打击’,去颠覆整个行业的现有格局。”
他演讲时语速很快,手势丰富,充满了激情和感染力。一个个时髦的商业概念从他嘴里蹦出来,听得人眼花缭乱。但他讲了十分钟,我却没有听到任何一个具体的、可以落地的执行方案。他说的“生态”是什么?如何“赋能”?钱从哪里来?人由谁负责?全都没有。
在问答环节,财务总监皱着眉问他:“王宇,你提到的‘生态补贴’计划,听起来很宏大,但初步的财务模型和风险评估是怎样的?”
王宇微微一笑,回答得滴水不漏:“刘总,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专业。我认为,在战略创新的初期,我们不应该过早地被传统的财务模型所束缚。这需要我们用更高维度的战略眼光去看待。当我们成功构建了生态闭环,前期的投入都将成为我们最坚固的护城河。”
这个回答,等于什么都没说,但他却用一种“是你的格局太小”的姿态,巧妙地回避了核心问题。
所有人都演讲完毕后,评委们进入了短暂的闭门讨论。会议室里安静得可怕,我能听到自己有些急促的心跳声。我攥紧了放在膝盖上的手,手心已经满是汗水。
十分钟后,评委们重新回到座位上。人力总监清了清嗓子,拿起话筒,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
“感谢各位今天的精彩表现。经过评委会及公司高层领导的综合评定,我们认为,每一位候选人都非常优秀。但综合考虑到未来的战略布局和资源整合能力……”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我们决定,任命王宇,为新任销售部经理。”
轰的一声,我的脑袋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瞬间一片空白,耳边嗡嗡作响。
我看到王宇站了起来,满面春风地向评委们鞠躬致谢。我看到同事们投向我的目光,充满了震惊、同情和一丝丝的怜悯。我甚至能从那些眼神中读出他们的潜台词:“看吧,能力再强,还是抵不过关系。”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脱光了衣服被公开展示的小丑,五年来的所有努力和坚持,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屈辱、愤怒、不甘,各种情绪像岩浆一样在我胸中翻滚,几乎要喷涌而出。
会议结束后,人们纷纷上前向王宇道贺。我像个木偶一样,机械地站起来,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王宇意气风发地走过来,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凑到我耳边,用一种只有我们俩能听到的声音说:“涛哥,以后销售部还要多靠你这样的老将支持啊。放心,我不会亏待你的。”
他的语气充满了胜利者的炫耀和施舍。那句“老将”,像一根淬了毒的针,狠狠地扎进了我的心脏。
我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然后慢慢地,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了会议室。每走一步,都感觉脚下踩着的不是坚实的地板,而是我那碎了一地的尊严。
03
那天晚上,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妻子看到我失魂落魄的样子,担忧地问我结果怎么样。我摇了摇头,一头扎进沙发里,什么话都不想说。
五年。整整五年。为了一个项目,我曾经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为了签下一个大客户,我陪着对方喝到胃出血,在医院里打着点滴改合同。为了开拓一个新市场,我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待了三个月。
我以为,天道酬勤。我以为,只要我拼尽全力,把业绩做到最好,公司就一定会看到我的价值。
我错了。
原来,我引以为傲的业绩,我熬夜写出的方案,在“东升集团董事长外甥”这个身份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这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从一开始,我就注定是那个陪跑的输家。
一夜无眠。窗外的天光从漆黑变成鱼肚白,再到彻底大亮。我从沙发上坐起来,心中翻滚了一夜的怒火和委屈,此刻已经冷却成一片冰冷的灰烬。
够了。这个地方,不值得我再为它燃烧自己。
我打开电脑,没有丝毫犹豫,写好了一封辞职信。信的内容很简单,没有一句抱怨和指责,只说是“因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申请离职。我不想弄得很难看,只想保留最后一点体面,安安静静地离开。
第二天一早,我比平时更早到了公司。办公室里还空无一人。我绕开了那间刚刚挂上“经理”门牌的、曾经属于老张也本该属于我的办公室,直接走到了人力资源部,将封好的辞呈亲手交给了人力总监。
人力总监看到我,眼神有些复杂。她接过信,叹了口气,说:“林涛,你……不再考虑一下吗?李总其实很欣赏你。”
“谢谢,我已经决定了。”我平静地回答。
![]()
欣赏?如果真的欣赏,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决定?这些客套话,我已经不想再听了。
提交辞呈之后,我的心反而前所未有地平静下来,就像一颗终于落地的石头。我回到自己的工位,开始默默地整理手头的项目资料,准备交接。办公室里人来人往,新官上任的王宇正在高调地宣布他的“新政”,要求所有人改变工作模式,每天都要写工作日志,每周都要开复盘会。同事们私下里怨声载道,看到我时,眼神里都带着欲言又止的同情。
我对此充耳不闻。这个舞台已经不属于我,主角是谁,戏怎么唱,都与我无关了。
我打开招聘网站,开始更新我的简历。凭借我这五年的业绩和经验,找一个更好的平台并不难。有几家猎头已经注意到了我的动态,开始与我接触。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我以为,我的“锐科创新”生涯,就会这样在一种略带悲凉的平静中画上句号。
04
提交辞呈的第二天下午,我正在工位上和一位猎头通电话,对方是国内一家头部科技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对我非常感兴趣,正在热情地介绍他们公司的薪酬福利和发展前景。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屏幕亮了起来,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打了进来。
“不好意思,我先接个电话。”我礼貌地对猎头说,然后按下了通话键。
“喂,你好。”
“小林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又有些熟悉的声音。这声音不常听到,但每一次听到,都意味着公司有大事发生。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李总?”我试探着问。
李总,我们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一个五十多岁,传说中极具商业头脑和手腕的男人。平时在公司里,除了全员大会,普通员工几乎见不到他。他就像是这座商业帝国塔尖上的那颗明珠,遥远而神秘。
“是我。”李总的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你现在方便吗?来我办公室一趟。”
“现在?”我有些错愕。
“对,现在。”语气不容置疑。
“好的,李总。”
挂掉电话,我有些发懵。
李总为什么要亲自打电话给我?一个已经递交了辞呈,即将离开的人。是为了挽留我,走个过场,展现一下公司的人文关怀?还是敲打我一番?
无数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我走向了那部只有高级别管理人员才能使用的、直达顶层的专属电梯。
电梯平稳上升,数字在飞快地跳动。我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努力让表情看起来平静一些。无论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是一场虚伪的挽留,还是一顿严厉的训斥,我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我已经是个决定要走的人了,无欲则刚。
“叮”的一声,电梯门打开。顶层的走廊铺着厚厚的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木质香气。这里和我平时工作的28楼,完全是两个世界。李总的秘书礼貌地将我引到一扇厚重的实木门前,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
我推开门,走了进去。
05
李总的办公室大得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几乎有半个销售部那么大。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整座城市最繁华的景象。办公室的装修风格却非常简约,除了必要的办公桌椅和一排书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套古色古香的茶具。
李总正坐在茶台前,低着头,专注地用沸水冲洗着茶杯。他穿着一件深色的中式盘扣衬衫,看起来不像一个执掌着数千人公司的CEO,更像一个悠闲的茶客。
“来了,坐。”他头也没抬,指了指对面的位置。
我小心地在他对面坐下,心里更加困惑。这气氛,完全不像要谈论辞职的样子。
他熟练地完成了一套洗茶、冲泡的程序,然后将一杯散发着清香的琥珀色茶汤推到我面前。“尝尝,今年的大红袍。”
“谢谢李总。”我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香醇厚,暖流顺着喉咙滑下,让我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李总自己也喝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终于抬起头,正视着我。他的目光平静如水,却又深不见底,仿佛能看穿我心里所有的想法。
他没有提竞聘,也没有提辞职。可他开口问的第一句话,就让我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