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走过吴桥
1 )
出行的老吴
老吴的这次出行是南方的乡镇,一个人开了一辆小小的破车,从富庶的苏州出发,一路上就这么睡在车里,渴了到服务区打一杯热水,饿了后备箱有户外的炊具,随意做一点就是一天的吃食,实在累的话,在周边的乡镇找个小饭馆也能随意对付。
这天是老吴出来的第六天,终于找到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小镇。为啥不错?是因为老吴一到这个镇就觉得有那种归属感。老吴是那种活在记忆里的人,在这个小镇一家小学的后面有一片水泊,老吴停车在路边,很莫名就被这个水泊吸引,那清澈的水,水里涌动的小小白色鱼儿,老吴拿一个坐垫坐在那里静静看了二十多分钟,脑海里萦绕着的是幼年时期妈妈带着小小吴用手织的网兜在家后面河里捞那些小鱼小虾的场景。
记忆捞了差不多一碗,然后妈妈将小虾细心捡出来,然后用米粉和小虾掺和一起,放一点葱花和盐,烧开锅里的油,炸出一个个香喷喷的饼子。妈妈拿着饼子对小小吴说,轻一点吃,莫要弄脏了衣服。
因为这个场景的出现,老吴决定在这个小镇停留下来。
2 )
小镇卖水果的阿姐
南方的小镇,本地人和外地人有着棱角的分明,老吴这样的走过中国许许多多乡镇的人,即便目不斜视也能分辨出哪些是本地的,哪些是外来的,像十字街口那个白色小货车卖苹果的年轻小夫妻,一眼看就是外来的,因为肤色不同,眉角带着老吴在云南期间遇到本地人的那种熟悉。为了验证这一点,老吴过去问询价格,顺嘴问老板家哪里的?
小媳妇嘴一咧,笑着说,云南的,昭通的,知道不?
老吴神秘一笑,说,昭通有个镇雄县,我还是很熟的。
卖水果的云南夫妻,话唠就来了,问询老吴是哪的,为啥去镇雄,下次去可一定要到家里吃个饭。
老吴保持神秘,买四五个苹果,拎着继续向前走。
又走几步,路边一个摆了很多品类水果的摊位引发了好奇心。确切的说,这摊位后面正忙碌的那个三十八九岁的白皙女老板引发了老吴的好奇。因为这女子,一眼看就不是本地人,虽然是为生活的缘故,面色已经有了些许憔悴,但这模样在这个小镇,即便十八岁的少女也要退让。
老吴带着好奇走近摊位,问询这本地还青色的芭蕉价格。女老板回答说,这一把给八元钱,八元钱就给你了。口音是浓浓带着某美女如云的大直辖市口音。
老吴好奇,于是便自来熟问一句,阿姐是某某市的?口音很像啊!
女老板回答说,你倒是听的准,我在这十几年了,你还能听出来。
老吴说,乡音难改啊。
女老板说,听你口音也不是本地的,而且你与这里的人不一样,你大概是苏州的吧?
老吴回答说,阿姐好眼力。
女老板自我吹嘘说,阿姐虽然其他方面不如你,但坐在这里那么多年,什么人没见过。
而后两人笑。老吴和女老板就这样闲聊来闲聊去,聊着聊着老吴又是买芭蕉邮寄给在甪直的老舅,又是买了百香果邮寄给山东烟台的同学,再聊下去,老吴估摸着阿姐这个摊要给卖没了。看看微信里不多的余额,老吴轻轻擦一把额角的汗水,准备结束话题告辞。
但要走的时候,女老板眼角微眯,忽然问了一句,你真的是苏州的?
老吴赶紧说,没必要骗你,你我萍水相逢,没有利益牵扯,骗你毫无意义。
3 )
他乡遇见老乡
女老板笑着说,如果你是苏州的,那么这里有你一个老乡呢。
老吴赶紧问,老乡,苏州哪里的?
女老板嗔一眼,说,苏州哪的,我哪里知道,但是苏州的。而后阿姐话音未落,一个戴着“侯总”式样帽子的五六十岁爷叔便在街角那边转悠过来。阿姐说,这就是你老乡。
老吴赶紧再看一眼,爷叔虽然年龄大了,用本地小女孩的称谓是“老屁股”,但在这温文尔雅,老而依旧帅气的面庞一眼就确定这必然是自己的老乡。没有想象中的二人双手握住,眼含热泪,而是女老板站在一侧对着爷叔带着媚笑着说,他也是苏州的,你老乡啊。
爷叔问一句,哪的?
老吴回答,XX镇的。
爷叔哦一句,你那里以前哪个地儿是我开发的哦。老吴赶紧说,那里离我只有不到一千米。而后二人熟络起来,但都没有问询为何来这个小镇。老吴倒是问了一句,怎么来的?爷叔回答,坐高铁。以前都是自己开车,现在开不动了,太累,坐高铁来。
女老板说,他每次来都会住几个月。
老吴和爷叔聊了几句,准备道别,将买的几箱水果搬上车,爷叔像是家里的长辈那般,真诚的帮助搬其中的一箱。老吴连连说,哥哥啊,你不用动,不用的,但爷叔哪里肯放手,搬到车边,后备箱腾空间,爷叔又帮着往前拾掇。
将后备箱盖起来,老吴和爷叔告别。拐弯的时候,老吴还看到爷叔站在后面看,女老板站在爷叔的一侧。一个高高大大,一个小巧玲珑。
4 )
一些隐形的故事
‘老吴在小镇逗留了几天,期间几次经过水果摊与女老板闲聊几句,多数经过的时候也是开车直接过去,但几次都能看到自己的爷叔老乡戴着“侯总帽”稳稳坐在女老板唯一的蓝色塑料凳子上。
老吴想,爷叔和女老板关系匪浅啊。
尽管女老板与老吴闲聊的时候,一再强调你的老乡很多年前在这里做项目,现在只是每年到这里住几个月而已。女老板还指了指其中的一个小区说,看那排房子没,他就租住在那里。
老吴心里多少带着疑惑,一个苏州的又不是搞写作的,没事来这个破旧小镇住几个月?
老吴在不知道女老板和爷叔的关系之前,还对女老板开玩笑说了一句,我老乡是不是在这里有相好的啊,要不怎么会来这里?
女老板低头,斜看一眼老吴,脸上露出不自然的笑。说,你问他啊!
也是这个玩笑之后的翌日,爷叔见到老吴之后,特意跑过来和老吴闲聊,很随意的说一句,自己过几天就回去了,准备带一车水果。还郑重的对老吴说,我其实是来贩卖水果的,每年都会拉几吨回去,又打哈哈说,亲戚朋友送一些啊,卖一点,几吨砂糖橘也就没了。
老吴附和着说,是的,这里的水果好得很啊。
本来老吴已经打消这个揣测了,但某一天,老吴坐在侯总,哦不,坐在戴“侯总帽”爷叔的蓝色小凳子上和女老板闲聊,讲到小镇的一些边缘群体少年少女,说这些小孩啊,家长不负责,上学的年龄天天在外面骑着电车瞎逛,让人真的为他们未来担忧啊。
女老板说,没办法啊,都是为了生存,家长要去打工,而本地没有工作。而后女老板又拿出手机,翻看着里面的照片,带着点小骄傲的说,我家俩女儿也是这个年龄,但都很听话,虽然我大女儿爱玩,但玩的和他们不一样。我大女儿喜欢旅游。
我看了一眼女老板翻出的照片,两个女儿真的很本地人不一样,一眼看,我还以为是苏州的那些江南女娃。再看一眼,居然和我的“侯总”老乡很相似,眉宇间都透着江南地区的那种独特气质。
我笑着说,阿姐,你咋把女儿教育的这么好?一看就很有前途。
女老板兴奋着说,那不是,阿姐虽然现在这样,但以前也是正式的老师。讲到这里,意识到说多了,女老板便沉默下来,转头去收拾自己摊位的水果。
5 )
和老乡的相约
这一天的傍晚,老吴码完字又到水果摊,看到戴帽子的老乡正帮助女老板收拾摊位,于是便过去搭讪,说一句,老哥也在啊。
老乡爷叔站起身体,与老吴寒暄。寒暄几句,爷叔忽然说,改天一起吃个饭。老吴笑着说,还用改天,就现在,我请老哥你吃烤鱼。爷叔看一眼女老板,而后对老吴说,可以的,但要我请你。
老吴说,必须我请你。
在一个生意很好的地摊,老吴叫了一份烤鱼,以及一些本地的特色烤串,两人就在这喧闹的异乡夜市对酌起来。
爷叔问老吴,对教育这一块有着多少的了解,问询十五六岁上初中的女孩子不知道在苏州好不好上学。
老吴说,这一块不太懂,但很多外地的子女在苏州都是可以参加高考的,但在这个年龄并不建议去苏州,跟不上节奏的。
老吴又聊到女老板。
爷叔心照不宣的说,女老板和他认识十六年了,是自己当年在女老师的家乡做项目时认识的,然后那年自己到这个小镇做一个项目女老师便辞职跟自己来了。
讲到这里,爷叔又说,当中发生了很多事,很复杂的事,那个时候我倒霉了,她便在这个小镇跟其他人结婚,然后这十几年已经在这里扎根了。
讲到这里,爷叔说,我一直是一个人,没有结过婚,在苏州也没有结婚,我只是当中有些年也是无奈的,
夜市很喧嚣,本地的人们欢快着觥筹交错,男男女女的脸上显现的都是平静和轻松,他们看不到坐在角落的两个异乡人正各自对话着彼此的忧愁。
谢谢!(下一节讲述爷叔老乡和女教师那几年发生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