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西贡河畔,461米高的Landmark 81直插云霄,这座东南亚第一高楼不仅是Vingroup的标志性资产,更像是越南经济野心的具象化表达。2025年5月,这家越南最大民企响应越共“培育从晶片到船舶的综合企业”号召,抛出规模达700亿美元的南北高铁计划,试图打造完全“越南制造”的交通动脉。然而,当越南首富潘日旺的蓝图刚铺开,央行就披露其负债率偏高、缺乏铁路经验,财政部直接警告“零利率30年摊还”方案可能冲击国家主权信用,金融界的罕见警惕,揭开了越南复制韩国财阀模式的深层矛盾。
![]()
历史镜像:韩国财阀模式的越南复刻
越南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对特定历史经验的主动借鉴。上世纪60年代,朴正熙执政后的韩国面临资本匮乏、技术落后的困境,与当下越南的处境高度相似。当时韩国政府通过低息贷款、税收减免、出口配额等政策倾斜,将有限资源集中于三星、现代等企业,形成“政府主导+财阀执行”的发展模式,仅用30年就实现人均GDP从100美元到1万美元的飞跃,创造了“汉江奇迹”。
2025年越南出台的《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第68号决议》,明确提出到2030年让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驱动力,这一政策导向与韩国当年的战略如出一辙。越南政府深知,仅靠低端制造业代工和外资依赖,难以实现2045年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愿景。而人口过亿、地理位置优越的先天条件,让其看到了复制财阀模式的可能性——通过培育本土巨型企业,快速切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摆脱全球产业链中低端位置。
Vingroup成为这场战略试验的核心载体并非意外。从1993年潘日旺在乌克兰靠方便面赚到第一桶金,到2001年回国进军房地产,再到2017年创办越南首个本土汽车品牌VinFast,这家企业的扩张轨迹始终紧跟越南经济转型步伐。如今其业务横跨房地产、汽车、零售、教育、健康等多个领域,2024年营收达75.478亿美元,占越南GDP的2.2%,早已具备成为“越南三星”的雏形。政府对其高铁项目的支持也延续了韩国模式:承担土地拆迁赔偿,提供80%的三十年无息贷款,试图以政策红利撬动民企力量。
利益捆绑:高铁计划背后的经济棋局
南北高铁计划的野心远超交通基建本身。这条全长1541公里、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的线路,不仅是越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程项目,更是Vingroup构建产业帝国的关键一步。按照方案,Vingroup将通过子公司VinSpeed负责项目实施,同时联合旗下房地产板块Vinhomes,在沿线站点开发现代化都市区,形成“交通+地产”的利益闭环。这种模式既能通过地产开发快速回笼资金,又能借助基建项目获得长期稳定的运营收益,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垄断地位。
对越南政府而言,项目的吸引力在于“自主工业体系”的承诺。Vingroup宣称正与中、德、日等国企业谈判引进技术,计划在越南本土生产机车、车厢及信号控制系统,并开展人力资源培训,这恰好契合了越南“从晶片到船舶”的全产业链追求。更重要的是,项目若能按计划在2030年底完工,将比政府原计划提前5年,极大提升越南的区域竞争力,缩小与周边国家的基建差距。
但光鲜蓝图下的利益链暗藏风险。根据方案,Vingroup仅需承担20%的项目资金,其余80%依赖国家无息贷款,这种杠杆比例意味着巨大的财政压力。2023年越南GDP总量为4338.58亿美元,700亿美元的项目规模相当于其全年GDP的16%,而越南2023年财政收入仅696亿美元,30年无息贷款对国家财政的拖累可想而知。更值得警惕的是,Vingroup旗下核心子公司VinFast 2024年亏损达32亿美元,集团整体负债率偏高,金融监管部门担心,一旦项目遇阻或资金链断裂,将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
现实困境:理想与风险的尖锐对立
越南金融界的警惕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源于对本土市场风险的深刻认知。2025年10月,越南政府监察总署披露的债券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包括第二大房企Novaland在内的多家企业存在债券发行违规、资金挪用等问题,引发股市单日重挫5.6%。多家关联公司出现债务逾期,五家主要商业银行中有三家违规使用债券募集资金,这些案例暴露了越南金融体系的监管漏洞和企业债务风险,也让监管层对Vingroup的巨型项目更加审慎。
缺乏核心技术和行业经验是另一重硬伤。尽管Vingroup宣称要打造“越南制造”的高铁,但越南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难以支撑这一目标。其汽车业务VinFast至今仍依赖技术引进,核心零部件大量进口,2024年交付9.7万辆电动车的背后,是32亿美元的巨额亏损。高铁建设涉及轨道、信号、机车等多个高精密领域,即便是技术引进,也需要长期的消化吸收过程,而Vingroup计划在12月内就启动工程,2030年底前完工,这种急于求成的节奏暗藏技术风险。
内部政策的矛盾更凸显了转型的艰难。一方面,越南高层鼓励Vingroup参与投标,甚至讨论沿线房地产开发计划,还通过禁售燃油车等政策为其旗下VinFast铺路;另一方面,央行和财政部不断发出风险警告,惠誉评级也提示过度依赖特定企业可能加剧银行贷款集中风险。这种摇摆反映了越南的深层焦虑:既想通过财阀模式快速崛起,又担心重蹈韩国财阀带来的经济失衡、腐败滋生、贫富差距拉大等覆辙。而越南36.6%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的外部环境,更让这种集中化发展模式的抗风险能力备受质疑。
趋势预判:赌局背后的越南经济未来
越南复制财阀模式的尝试,大概率会进入“调整中推进”的阶段。短期内,南北高铁项目难以按原规模实施,最可能的结果是缩减投资额度、延长建设周期,或者引入外资分摊风险。政府可能会继续给予Vingroup等头部企业政策支持,但同时会加强金融监管,比如限制债务杠杆、要求信息透明化,试图在扶持与防控风险之间寻找平衡。
从长期来看,越南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解决两个核心问题:技术自主与制度约束。韩国财阀的成功不仅在于政府扶持,更在于其后期通过持续研发实现了技术突破,而越南目前仍停留在“引进-组装”的阶段,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同时,韩国财阀后期出现的垄断和腐败问题,根源在于制度约束不足,越南若不能建立有效的反垄断机制和金融监管体系,很可能重蹈覆辙。
对越南而言,更现实的路径或许是“适度集中而非全面垄断”。在关键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保留市场竞争活力,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企业;在政策扶持的同时,建立严格的风险防控机制,防止企业债务向政府和金融体系传导。毕竟,后发国家的崛起没有统一模板,韩国的“汉江奇迹”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越南需要在借鉴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国情寻找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这场700亿美元的高铁赌局,本质上是越南对发展模式的一次重大试探。成功则可能加速其工业化进程,失败则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和经济动荡。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一过程都揭示了后发国家在追赶路上的必然困境:既要集中资源实现突破,又要防范集中带来的风险;既要借鉴先进经验,又要避免盲目复制。对中国读者而言,这也为观察新兴市场发展、思考经济转型路径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真正的发展奇迹,从来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在平衡中找到适合自身的节奏与方向。
![]()
参考文章
越南第一大民营企业:营收540亿元,创始人被誉为越南“李嘉诚”_新潮商评论
如果韩式财阀模式放在越南呢?无法实现科技创新,那就复制架构!_理想国307
潘日旺(Vingroup温纳集团的创始人)_抖音百科
越南再爆“数万亿”地产大雷_华尔街见闻
[世行]GDP(美元现价)-越南-W14100-年
越南国家概况-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越媒:越南首富与中日德企业谈铁路合作,预计耗资约610亿美元_环球网
越南三大悔事:2017年斥资4.2亿美元购20枚印度导弹_麒元点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