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左世周
“刚进ICU时以为这辈子都完了,是医生护士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又经康复科接力照顾,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近日,开封市杞县人民医院西关院区康复科病房内,73岁的王大娘(化名)握着医护人员的手热泪盈眶,其家属一同送上6面鲜红锦旗,烫金大字“圣手神医除病魔”“微笑关怀暖人心”等,见证了这场跨越三个月的生命救援奇迹。
![]()
时间拨回7月28日深夜,一阵急促的急救铃声打破了杞县人民医院ICU的宁静。意识模糊、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的王大娘被紧急送医,此时她已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吞咽障碍,右侧肢体肌力仅3级,多器官功能面临受累风险,病情危在旦夕。“立即启动危重患者救治预案!”ICU团队迅速响应,气管护理、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精准措施同步展开。医护人员24小时坚守病床前,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在与死神的赛跑中为患者筑牢生命防线。经过十余天的全力抢救,王大娘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为后续康复赢得了关键时间窗口。
![]()
“患者病情稳定后,康复介入必须跟上,才能最大化恢复生活能力。”医院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ICU与康复科团队召开专项病例研讨会,从病理基础、治疗难点到护理细节逐一梳理,完成无缝交接。康复科迅速组建专项诊疗小组,为老人量身定制“医疗+护理+康复”三位一体个性化方案。
![]()
初期,无法正常进食、说话的王大娘情绪低落,甚至萌生放弃治疗的念头。康复医师每日细致评估肌力恢复情况,动态优化针灸、推拿、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方案,并不时与ICU团队联动调整策略;护士们延续ICU严谨护理标准,定时翻身叩背、清理气道,用家常话驱散老人焦虑;康复治疗师则手把手指导关节活动、平衡训练,从被动运动到主动发力,从坐起、站立到独立行走,陪伴老人攻克一个个康复难关。
![]()
三个月的接力守护,换来了生命的“逆袭”。如今的王大娘已摆脱胃管、尿管束缚,意识清晰、精神矍铄,不仅能独立行走,还能自如完成穿衣、洗漱、进食等日常活动,彻底重获生活自由。
“6面锦旗承载的是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更是对多学科协作模式的认可。”杞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强化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危重患者救治与康复诊疗水平,以专业医术和贴心护理,为更多患者点亮康复希望,诠释“医者仁心”的使命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