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美智库的专家们都没闲着,搞了多次兵棋,结果都推演显示,如果面对中国多达2000枚东风系列导弹的饱和式打击,美日在前沿基地的战机,很可能“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
这结论听着挺震撼,像一部好莱坞大片的开场。抛开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术语,咱们今天就来看看,这推演背后到底反映了啥。
![]()
过去打仗,大家总爱比谁家的飞机更先进,谁的航母更庞大。但如今,情况有点不一样了。像东风这样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被很多军事观察家称为“机场毁灭者”或“航母杀手”。
它们的特点就是快、准、狠。从发射到击中上千公里外的目标,可能只需要十来分钟,而且精度越来越高。
想象一下,当数以千计的这种“钢雨”在一个极短的时间窗口内,铺天盖地地砸向几个固定的空军基地、港口、指挥中心,那会是什么景象?跑道会被炸成蜂窝,机库、油库、弹药库这些关键设施很难幸免。
![]()
战机升空需要时间、需要完好的跑道、需要地面支持。一旦这个链条在最初就被打断,再先进的战机,也真可能成了停在原地挨打的“铁疙瘩”。
美国智库的这个推演,说白了,就是承认了一个现实:在中国周边,尤其是第一岛链(比如日本、冲绳等地的美军基地)范围内,他们过去那种凭借绝对空中优势“碾压”的时代,可能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东风导弹家族,从覆盖台湾海峡的东风-11/15/16,到能威胁更远目标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东风-21D/26(反舰弹道导弹),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难以拦截的打击体系。
![]()
这个体系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对手最锋利的“牙齿”——海空军力量,尽可能地“敲掉”在窝里,或者阻止其靠近。这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战略思路。
当然,我们也得冷静看待。首先,兵推毕竟是“推演”,是模型计算,它设定了很多前提条件,和真实战场的千变万化不能完全划等号。
美国军方和智库进行这类推演,目的往往是为了找出自身弱点,争取更多军费,研发新战术和新装备来应对。其次,战争是体系对抗,不会只有导弹对机场这一种剧本。对手也会有反制措施,比如导弹防御系统、战机疏散、提前预警等等。
![]()
但无论如何,这类推演信息的披露,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依靠几十年扎实的国防科技发展,已经建立起一支让任何潜在对手都必须严肃掂量的战略威慑力量。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这句网友的戏言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国家安全基石。它不是为了主动挑衅,而是明确告诉外界:在中国核心利益附近,想靠武力耀武扬威、进行军事冒险的成本,已经高到无法承受。
而强大的国防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遏制战争。当一方拥有足以令对手忌惮的“杀手锏”时,和平的天平才会更加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