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河北沽源县闪电河乡:“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0
分享至


“过去是村干部催着干,现在是我们抢着干。用积分换的这瓶酱油,比买的还香!”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闪电河乡黑山嘴村的“积分超市”里,村民韩国龙举着刚用20个积分兑换的酱油,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瓶普通的酱油,正是闪电河乡以“积分制”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的生动缩影。

五年来,闪电河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全局,积极探索“党建+”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以黑山嘴村“积分制”为突破口,将看似抽象的乡村治理标准,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积分体系,探索出一条“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积分促动、群众主动”的治理新路。昔日“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变成了今日“人人参与”的主人翁,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被动管理”

到“主动治理”

闪电河乡位于坝上农牧交错带,2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2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蓬勃发展的蔬菜种植与畜牧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居环境治理带来持续压力。过去主要依赖突击式清理,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治理效果往往难以长效维持,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想从根本上解决人居环境问题,必须发动群众,全民参与。”闪电河乡党委书记道出了治理的关键。为此,乡村两级党组织因地制宜细化措施,构建了全乡“一盘棋”推进机制。通过设立积分激励机制,将村庄治理任务细化为可量化指标,村民参与扫街、清淤、美丽庭院创建等均可获得积分,既能兑换生活用品,又能受公共服务优先权。

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包片联户带动,有效激发了群众共同参与热情。如今,全乡群众主动加入治理队伍,村容村貌实现常态化整洁,群众从“要我治”向“我要治”转变,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立规矩、定标准

让治理“有章可循”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面对复杂的治理局面,闪电河乡从建章立制入手,为“积分制”的顺畅运行筑牢根基。

体系化设计,覆盖全域。乡党委顶层设计,出台《闪电河乡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构建起“村级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三级组织架构。实行“一人一卡、一户一档”,为全乡645名党员和3000多户群众建立积分档案,实现管理对象全覆盖。“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公约数’,有了它,治理就有了准心。”乡负责人介绍。

差异化赋分,树立标杆。积分项目并非“一刀切”,而是精准对接党员和群众的不同角色。党员积分突出“先锋表率”,将参加“三会一课”、承诺践诺、带头发展产业等作为核心指标;群众积分侧重“乡风文明”,将参与环境整治、获评“最美庭院”、主动移风易俗等纳入考评。抽象的治理要求,由此转化成了家家户户看得懂、做得到的“行动指南”。

阳光化运行,保障公平。为确保公平公正,闪电河乡建立“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的运行机制,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负责审核,并利用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多渠道“晒积分”、“亮成绩”,让每一分都经得起检验。

积分赋能

让新风“浸润人心”

制度是骨架,文化是灵魂。闪电河乡让“小积分”承载起价值引领的功能,使其成为浸润乡风、教化民风的载体。

“数字积分”提升参与感。乡里开发的“农信”小程序,让村民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积分申报、查询和兑换。“以前觉得积分是虚的,现在手机上看得明明白白,参与活动的劲头更足了。”村民李大姐的感受道出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数字化工具不仅实现了“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更让公平、透明的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积分超市”兑出新风尚。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设立“积分超市”,村民可按“1积分=1元”的标准兑换生活用品;同时,将积分与“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荣誉挂钩,并与党员评优、干部推荐等关联“我们的积分奖励,重在‘精准’二字,兑换的都是村民日常所需,激励效果特别直接。”黑山嘴村党支部书记说。

“榜样效应”激发荣誉感。积分制为先进典型的选树提供了精准依据。村民孙桂英替夫尽孝、照顾公婆 20 年,她的感人事迹获评“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村民,“攒积分、争先进”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乡村时尚。从“推着干”到“争着干”,“积分”二字背后,是村民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同和对乡村集体归属感的强化。

共享共治

乡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

“积分制”的最终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形成从“享受治理”到“参与治理”的良性循环。

通过积分制,党员形象“立”了起来。积分制为党员管理提供了精准“标尺”,破解了“表现好坏一个样”的难题。全乡党员带头整治环境、调解矛盾、发展产业,在积分榜上你追我赶,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先锋队”。

在积分制的推动下,乡村面貌“美”了起来。积分制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激发了村民“扮靓家园”的内生动力。石头坑村依托村民的共同努力,获评省级“美丽休闲乡村”,闪电河乡也荣获全市“旅游名镇”称号。村容村貌的“颜值”提升,带来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价值”增长。

更可喜的是,治理经验“走”了出去。闪电河乡的“积分制”治理模式,因其可复制、可推广的显著成效,已在全县14个乡镇得到广泛推广。它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更多乡村探索治理创新的热情。

展望未来,闪电河乡党委书记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积分制’内涵,拓展其应用领域,让它不仅是一套管理方法,更成为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总监制: 姚 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乡村振兴 incentive-icons
中国乡村振兴
由《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负责运营
12540文章数 159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