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民党少将看好友像共产党,掏出一份情报要挟:帮我送给叶剑英

0
分享至

“1946年腊月的夜里,北平城冷得像一块铁——老陈,这纸条你敢不敢送?”谢士炎把话压得极低,却依旧在屋里回荡。寒风透过窗缝钻进来,灯芯随之抖动,仿佛也替两人捏了一把汗。



谢士炎出身湖南,作风利落。抗战时他凭一条浴巾横渡长江救出全团,军中传为奇谈;然而抗战胜利后,他看到接收大员四处搜刮,激愤难平。最令他心灰的,是那场莫名其妙的三个月牢狱。军统的诬告让他明白:自己立过的功,顶多是一纸调令,保不了前程,更保不了理想。

当他被保释出狱,陈融生成了陪他喝闷酒的人。陈是第十一战区外事处副处长,说话带着南方腔,温吞却机警。谢士炎注意到,陈在听电台新闻时总把旋钮拧得很准,一旦播到解放区消息,他那双眯缝的眼睛会突然亮一下。久而久之,谢士炎断定:眼前这位老友,“不像国民党”。

1946年秋,蒋介石下令华北大举进攻。作战计划在保定绥靖公署密室中敲定,清样只印三份。谢士炎手握其中一份,心里打鼓。他反复衡量,最终认定:纸面上的几行数字可能换来成千上万条命。犹豫两日,他揣着情报深夜敲响陈融生的门。



对着枪口,陈融生依旧稳住了。“兄弟,你是想送命,还是想救人?”谢士炎干脆挑明:要把情报送给叶剑英。如果陈不肯,他宁可同归于尽。陈心里盘算:真正的特务不会用这种笨办法套话;而这份情报,是自己苦寻不得的。于是他答应试一试,却嘴上留了余地:“我不是共产党,但能帮你穿线。”

三小时后,两人化妆成司机和勤务兵,驾吉普闯进北京饭店后门。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徐冰正在二楼等候,情报交割前后只用了五分钟。陈刚离开,徐冰已把文件放进加密套袋——一句暗号,一个代号,机要员当夜便带着它坐火车向西。



叶剑英接到情报时,正与李克农商讨华北态势。他把纸摊在桌上,略一皱眉:“张家口若失守,聂荣臻腹背受敌。”半小时后,密电飞往晋察冀军区;三日后,解放军调整部署,石家庄战役避免了侧背受击的风险。这一次,谢士炎赌对了。

谢与陈的合作并未止步。半年里,国民党空袭计划、特种部队训练方案、延安突袭时间表陆续传出。李克农在电报中点名嘉奖:“基础牢固,效用显著。”与此同时,北平城暗流汹涌。绥靖公署主任孙连仲连吃败仗,内部求和声音不断。鹿钟麟、余心清暗中奔走,陈融生被视为“能与中共搭桥”的那个人。



然而,意外来自新闻稿。1947年8月,美联社一句“孙连仲考虑与中共谈判”的电讯震动南京。蒋介石脸色铁青,命郑介民限期破案。军统北平站像炸开的马蜂窝,一周内搜查数十处,最终在交道口东大街抄出中共密台,并拿到了几份手迹底稿。名字,日期,墨迹未干——谢士炎赫然在列。

10月上旬,蒋介石亲赴北平。保定绥靖公署的走廊里,孙连仲紧握茶杯,半晌没开口。他清楚,自己与中共的“和谈”没留下纸证,可手下那些年轻军官未必撑得住。蒋没有找到直接证据,只把孙调回南京,夺了兵权;但对谢士炎,军统给出了“彻底赤化”四个字。



刑讯室里,灯泡晃着白光。审讯官敲桌子:“张家口计划是谁给你的?”谢士炎只抬头看了一眼,没再作声。三十六小时后,他被押往雨花台。临行,守卫听见他对身边难友低声说:“再多几个月,华北就不是这副模样了。”没有哀叹,也无遗言。

枪声响在1947年岁末的清晨。叶剑英得讯,久久无语。李克农沉声道:“情报工作本就高危,有人先走一步,换更多人留步。”随后,晋察冀军区代号“浴巾”档案被密封,写着:谢士炎,1927年入伍,1947年牺牲,身份——中共党员,情报员。

半年后,平津解放;再过数月,政权更迭。保定绥靖公署那行旧牌匾,被工人摘下送进博物馆。有人问陈融生:“如果当时保守一点,会不会少牺牲?”陈拿着茶杯,只吐出一句:“情报不是算盘,不能只算自己的账。”



历史没有如果。谢士炎留下的那些密码、图表、座标,已在档案室尘封;可在华北战场上,它们一次次改变了行军路线、炮弹落点,乃至战局走向——这,或许正是少将“看好友像共产党”那晚做出选择的全部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朝夕说史
朝夕说史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488文章数 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