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春 通讯员黄艾娇)11月10日,记者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获悉,该学院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毛志勇团队研究发现,一种栖息于东非地下的啮齿类动物裸鼹鼠之所以能长寿不衰,是因为体内藏着对抗衰老的秘密武器。研究发现,裸鼹鼠体内一种叫做cGAS的蛋白质和人类体内的同种蛋白质功能完全相反。在人类细胞中,这种蛋白质会阻碍DNA修复,但在裸鼹鼠体内,它却能帮助修复受损的DNA。这为抗衰老干预提供了新靶点。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既往研究表明,DNA修复能力是决定物种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裸鼹鼠寿命可接近40年,且对多种疾病展现出高度抵抗力,因此成为长寿研究的理想模型。尽管已有研究证实裸鼹鼠具有强大的基因组稳定性维持能力,但其背后的特异性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晰。
2018年,毛志勇团队与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市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戈宝学团队合作发现,人类cGAS蛋白在DNA损伤后会抑制同源重组修复,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而裸鼹鼠cGAS蛋白的功能可发生颠覆性逆转——可显著提升同源重组修复效率。
团队利用前期开发的DNA修复报告系统对关键区段及功能位点进行筛选,最终认为裸鼹鼠cGAS蛋白的C端结构域中4个进化特异的氨基酸位点介导了这种功能的逆转。团队随后开展大量实验,深入揭示了上述4个位点调控同源重组修复的分子机制。突变裸鼹鼠cGAS蛋白的上述位点后,会导致裸鼹鼠cGAS蛋白促进同源重组修复功能丢失;而将这4个位点引入编码人类cGAS蛋白的基因时,可消除其对同源重组修复的抑制,从而逆转其对细胞及个体衰老的促进作用。
此外,团队成员还发现,裸鼹鼠cGAS蛋白在小鼠体内的过表达有助于其抵抗多器官衰老,降低系统炎症水平并延长其健康寿命。
此项研究探索裸鼹鼠独特的DNA修复机制及其与长寿的关联,有望为人类实现“老而不衰”提供新线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