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葱葱那年。
——今天的编辑 余飞
有一天,同事@羽一毛 与丈夫小吵一架,关于鸡汤里加不加葱花。
才把鸡汤端出来,尚未入口,丈夫就大失所望,因为汤面上飘着一层葱花,明明葱花鲜嫩水灵,把单调的鸡汤点缀得有食欲。
但丈夫坚持认为,“葱花的植物气息,破坏了鸡汤的醇厚鲜美”。
![]()
然后@羽一毛 就在网上搜,鸡汤里是否应该加葱花,一定要争个明白对错,遗憾的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争论不休。
有人说,荤汤就是要用葱花压腥;有人说,必须是滚汤才放葱花。
![]()
甚至,还带出了其他的辩论——
番茄炒蛋要不要加葱花,酸甜口加葱花会不会奇怪;
麻婆豆腐要不要加葱花,若不加葱花,估计有点油腻;
水煮牛肉要不要加葱花,主要是里面已经有了香菜;
然后就迎来了自我怀疑时间,煮了一辈子饭,葱花都没用明白。
明明在使用葱花的时候,完全很自信,但是正儿八经梳理起来,有一点拿不住,到底该不该放葱花,这是一门纠结的学问。
![]()
![]()
有一类人,属于是任何菜都要放葱花,仗着葱的味道不大,仗势欺人。
同事@一骏 每一次煮饭都会准备葱,大葱切断用来炖菜、烧菜,小葱切碎成葱花,放在一个碗里,每一个菜起锅都扔一撮。
强迫到什么程度,如果菜端上桌忘了放葱,立刻端回去加工。
![]()
有一次夸张到煮汤圆,都撒了一把葱,然后自己都笑了,又用勺子舀出来,“但如果是煮饺子、下面,必须要放葱”。
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死活,不思考葱花的存在是否合适,但是内心觉得这是一个流程,从香的角度出发,没有人会抗拒葱。
![]()
@一骏 说每一次煮饭,比较害怕的环节是在热锅里丢蒜、干海椒,丢完就举起锅盖,但非常喜欢的环节就是优雅地撒葱花。
那是一种完美的收尾,成就感会到达顶峰,甚至是画龙点睛之笔。
![]()
他翻开相册看了一轮,确实葱花泛滥,排骨汤、 鸡汤饭里有葱,番茄炒蛋、麻婆豆腐里有葱,就连火锅蘸碟里都有葱。
但问他葱是什么味道,又说不出来,“不晓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
同样的问题,@羽一毛 依然无法回答,“反正葱是一种灵魂”,如果吃火锅,她会单独点一盘小葱,葱白会吸饱汤汁、有回甜。
我的第一反应是,小葱在锅里飘来荡去,难道不影响捞菜吗。
![]()
很多人会明确的排斥香菜、蒜,似乎没有特别多人强烈抵制葱。
尤其是葱绿的部分,没有葱白的辛辣,反而是带一点清香、凉意,入口的时候没有什么刺激的味道,反而是脆爽多汁。
想起一个段子,一个外地人来成都吃面,给老板说不放葱,老板说要得,外地人满脸问号,“我说的不要葱”,“要得”。
![]()
如果在四川的菜市场消费,老板大概率会在结账的时候,往塑料袋里折叠进两根葱,这是一种与人方便,默认了葱的需求。
有一次去买豌豆尖,准备搞一个汤,结果老板热情送了两根葱。
于是就陷入了两难,豌豆尖汤其实已经非常清爽,而且吃的就是一口嫩气,但是葱在手上,不放浪费,放了会破坏原味。
![]()
突然就想起在逃自贡厨师@小鱼 的理论,“叶子菜一般不要放”。
放了看不出来,绿色跟绿色相互抵消,而且葱花的存在感会很强,偶尔会打破豌豆尖纯粹的质感,一口下去画蛇添足。
![]()
![]()
四川人确实,对葱有一定的执念,@一骏 说他父母的阳台,什么花都活不下来,唯独种在轮胎里的葱,一天比一天茁壮。
香菜可以不要,但一定要有葱,炒菜炒到一半,拴起围裙出来拔葱。
![]()
主要葱这个东西,@门牙 觉得,“买怕买多了,用怕不够用,把握不太好那个量”,所以基本上放在0°那格冰箱,一周没问题。
@徐姐 也是,除了养泡菜,还要养葱,她说那个瓶子很好看。
量大,但有讲究,大厨@小鱼 一般用葱来焯水,作用是去腥,如果是红烧的话,一把小葱不切丢进去,煮好了之后夹来扔掉。
绝对要放葱的菜是蛋炒饭、爆炒系列、脑花豆腐,目的是好看,“味道的作用不大”,只是宣告这一盘菜很新鲜的意思。
![]()
@门牙 是拌菜、蘸水、煎蛋必须要葱,没有葱它们的风味就不完整。
然后就是蒸鱼用葱比较多,码鱼的时候要用石臼把小葱节、生姜片舂碎,加入一些纯净水放在纱布里面挤出葱姜水来码味。
反正炒饭是真的需要葱花,提一下味,口感有节奏,不然真的会腻。
![]()
喜欢做饭的@慕树 就非常的克制,她明确知道葱的用法,“大葱一般是吃寿喜锅,斜切了之后煮着吃,甜甜软软糯糯”。
小葱就是工具人,用来焯水,然后就是做葱油面,没有撒葱花的习惯。
确是,有的人可以接受葱段,炒、炖都可以吃,但是不喜欢生的葱花,葱花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不小心就会毁掉原味。
尤其是要端第二顿的菜,如果第一顿没有把葱吃完,第二顿就黑了。
![]()
而且,个别的风味川菜,追求的是至纯至真,放葱显得不够高级。
像藿香鲫鱼容不下一颗葱,两种味道会打架;蒜苗回锅的蒜苗比葱更浓郁、辛辣;开水白菜若是撒一把葱花下去,汤会混沌。
![]()
但@一骏 依然会放,“我上辈子就是一根葱”,“你算哪根葱”。
不仅喜欢放葱,还喜欢放芝麻、香菜、折耳根,重口味的坚决拥护者。
![]()
想起之前写过一篇,里面就总结了四川人的基因,非常擅长使用海椒、姜、蒜,汤底香到必须下一把面。
其中有一道自贡菜叫葱葱鲫鱼,那是成山的青椒,小葱铺满了整个盆,冒出的一只鱼肚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小葱的海面。
吃的时候就着小米辣,混合着小葱,霸道刺激,但又不乏细腻层次。
![]()
![]()
![]()
对四川人来说,基本上没把葱放明白——
像@一骏 就是万物皆可葱;
像@小鱼 是万物皆可葱,但汤不能葱;
像@慕树 是汤可以葱,但也可以不必葱,主要是看哪一种汤;
![]()
我问@徐姐 下一次鸡汤还撒葱花吗,“不,我要亲自试一下区别”。
对大部分人来说,葱就葱,如果觉得不能葱,大不了就捻出来了事。
![]()
唯一的底线是甜口不能葱,你试想一下绿豆汤、汤圆、甜烧白,但凡是葱一下就倒胃口,这不是点缀的问题,是犯罪。
评论区告诉我,你的用葱习惯,到底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
![]()
![]()
今日编辑 | 余飞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
有葱的蘸碟
![]()
有葱的冒菜
![]()
有葱的烧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