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最近公布的数据确实出人意料,2025年10月A股新开户数230.99万户,比9月的293.72万户少了21.36%。
虽然有假期因素,但上证指数在10月冲破4000点,整体走势向上,按理说这该拉动更多人入场。可现实相反,新开户数不但没涨,还掉下来了。
不过总体上还是增加的,整个前10个月累计新开户2245.88万户,同比增长10.57%,但单看10月,同比去年685万户下降66%。这反映出普通投资者正面临更大压力,就业和投资都跟不上节奏。
![]()
传统投资思路很简单,选一家公司,弄懂它,然后买股做股东。拿茅台来说,你喝过它的酒,就能感受到价值;格力空调用着舒服,自然信得过;万科的房子住进去,就知道它稳。普通人靠日常生活经验,就能下决定。这种认知基础给投资带来信心。
但新能源和AI这些新领域完全不一样。普通人怎么判断一家AI公司的实力?靠论文多寡,还是模型参数大小?光伏企业技术前景又怎么评估?是TOPCon路线,还是HJT或钙钛矿?
面对化学公式、算法细节和技术图表,理解起来太难。投资根基动摇了,很多人干脆退缩。
更麻烦的是,这些赛道自带强大故事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科技竞争,这些概念听起来宏大正确。公司当下亏损、竞争激烈、技术不确定,都被当成暂时的低谷。股价不再靠业绩稳健增长,而是靠故事热度、流量关注和市场共识。
懂行的人还能在泡沫中进出,普通人带着对未来的期望冲进去,往往只剩亏损。一份财报差了点、对手技术突破、政策一变,泡沫就破。追涨杀跌中,钱没了,心也累。
![]()
新赛道的速度更快,让普通人彻底跟不上。今天动力电池还主流,明天固态电池新闻一出,就变天;AI公司凭独家模型风头正劲,第二天开源方案更好,优势没了。
产业变化不再按年算,而是月甚至周。普通人费力学懂一个技术点,市场已到下一阶段。深地经济还没搞清,钍基熔盐堆又来了。
个人学习赶不上技术迭代和资本重估,这种无力远超一时亏钱带来的打击。
以前我觉得,普通人进不了高科技行业工作,至少能投资分红利。现在看,这想法太简单。连当下科技都体验不了、评估不对,怎么判断未来价值?入市只会加剧个人损失,把自己推向更糟境地。
时代在加速抛弃普通人,工作投资都如此。过去酱香科技、喝酒吃药行情虽被吐槽,但对普通人友好多了。
![]()
补充点最新观察,机构投资者正加速入场,散户比例在降。这从数据有支持:机构持股比重回升,散户化程度减弱。2025年前10个月新开户涨超10%,但10月下滑有假期因素,交易日少;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市场波动大,抑制入场意愿。
说实话,这趋势对普通人是个警钟。投资困境不只认知和速度,还在结构变迁中。散户持股比例降到2013年来最低,个人大股东升,但整体股权社会化分散。公募基金主导结构性特征,去散户化成必然。
普通人该怎么办?管清友观点,AI赛道投资更稳妥,转向ETF或指数基金,跟踪整个行业。这样避开个股波动,抓大方向。
当然,这不等于放弃。转向被动投资,能让普通人分享增长,而不被甩下。学着用基金分散风险,避开追热点陷阱。
时代变了,投资方式也得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