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冷却液,给理想汽车上了昂贵一课。
11月11日,理想的召回工作,已进行5天。其承诺为2024年款MEGA车主免费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及前电机控制器。
“我们确认,MEGA此批次车辆的冷却液,防腐性能存在不足,在特殊条件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理想汽车10月底声明称,其将总计召回11411辆MEGA。
“我算了一下,大概要20亿元资金。”
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向《21CBR》记者表示,此次MEGA起火事件较为严重,10秒钟大火吞噬全车,召回是必要的举动;单车召回成本,预估在18万元左右。
![]()
《21CBR》采访的车主在内,多个公开信息显示,MEGA车型电池系统的相似故障,此前已有所暴露,理想也采取了行动,只是一直未真正杜绝隐患。
10月下旬事件曝出至今,理想汽车市值重上1700亿港元,跌幅收缩至约150亿,事件影响渐趋消退。只是,对于部分车主而言,其潜在疑惑和担心尚未消除。
暗藏隐患
理想汽车管理层,将事故明确归因于冷却液。
官方声明表示,上海MEGA事故发生前,各电芯状态参数均正常,可排除因电芯异常而导致的起火。
“冷却液对电池铝板的防腐能力不足,造成铝板点蚀现象。”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汤靖表示。
让理想大栽跟斗的冷却液,装在动力电池包的冷却管道。
![]()
来源:网络
其由防冻剂、缓蚀剂复配而成,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具有冷却、防腐、防冻及保温等功能。
“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容易腐蚀电池冷却板,造成泄漏短路,或者影响散热功能。”一位汽修人士表示。
“这车投放市场时间不长,如果是腐蚀导致,要么冷却液腐蚀性太强,要么冷却液输运管路及电池包的护板太薄。”
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向《21CBR》记者解释,这次事故视频显示,火从底盘两侧喷出,火势迅猛,说明电池包受损面积较大。
姚春德分析,起火事故原因复杂,是否由冷却液导致,需要科学鉴定。
![]()
理想官方也承认,仍需由有关部门结合事故车辆的实物勘验、独立检测和全面分析后,才能予以确认最终结果。
管理层依然决定,采取行动。
其核心举措是,主动召回2024年2月至12月期间生产的理想MEGA车型;承诺为车主提供动力电池、前电机控制器延长保修权益,总质保期限为10年或20万公里。
据公开信息,电池系统等核心配件成本,一台车约14.5万,叠加服务、物流等支出,又要追加20%左右,梅松林按召回量估算,总成本约20亿元。目前,这笔回收电池的再利用价值,尚无公开信息。
理想的回应,得到大量公众赞誉,然而,部分车主依然存在担心。
![]()
“我是去年11月提车的,还在排队等待召回。”11月2日,一位MEGA车主称,其已收到召回通知,即便更换,“心里有点慌”。
理想汽车称,除召回的车辆,其他车型均未使用存在隐患的冷却液。
《21CBR》记者询问理想汽车,冷却液出问题的详细原因,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早有预警
理想高管公开反思,对流程、故障报警的重视不够。
“举一反三,用更严苛的实验,加强对液体化学材料的检测和验证。”官方声明称。
其言外之意,就2024年款MEGA车型的冷却液,在化学材料检测环节,团队可能存在一定缺陷。
![]()
遗憾的是,避免自燃事故的窗口,又没抓到。
“事故发生前四个多小时,云端就报了电池绝缘故障。”
汤靖发文称,一直没碰到类似问题,很多伙伴大意了,本来可提前避免的故障,因允许“带着严重的绝缘故障”行驶,演化为一个重大事故。
真相是,公开资料显示,2024款MEGA的车主,并非第一次遭遇此类“电池故障”。
据“第一帮帮团”报道,福建洪先生去年3月购买一辆MEGA,其在2025年春节期间,收到理想官方通知,因电池数据异常,要拆检电池、电控等。
“杭州交通91.8”报道,2024年购买MEGA的施先生,2025年7月也被客服告知,“检测到绝缘阻值有异常”。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