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没有上心去学习,业余变成了 不靠谱。这两天看了一些负显影资料,重新科普一下正负显影。
一、正显影(PTD)与负显影(NTD)工艺简介
一般来说,正胶被曝光显影之后,属于去除工艺,分辨率高于负胶。
负胶曝光之后,树脂发生交联反应,容易吸收过多东西,形变多。
所以正胶分辨率更高。
如何使用高分辨率的正胶 实现负胶的效果呢?
核心是被曝光部分 化学放大胶的保护基脱落,极性较强, 易溶于水或碱性显影液。但是不易溶于有机溶剂。负显影刚好利用了这个原理。
负显影(Negative-Tone Development, NTD)
核心定义:采用正性光刻胶,但通过有机溶剂显影剂实现 “反向显影”—— 未曝光区域易溶于有机溶剂被去除,曝光区域因树脂交联 / 溶解性变化而保留。
关键流程:基板处理→涂胶(兼容有机溶剂的正性光刻胶)→前烘→曝光(EUV / 深紫外光)→后烘→显影(有机溶剂,如 PGMEA、HBM、环己酮等)→刻蚀→去胶。
核心特点:低膨胀、溶解平滑,可降低线宽粗糙度(LWR);适配短波长光刻(如 EUV),是先进制程的核心显影方案。
![]()
![]()
7nm 工艺中正负显影的实际工艺设计
7nm 工艺以 “EUV 光刻 + 负显影(NTD)” 为核心方案,正显影仅作为辅助补充,核心设计逻辑是适配 EUV 的短波长(13.5nm)和小尺寸图案的高精度需求。
核心组合:EUV + 负显影的选择原因
解决衍射极限:EUV 波长仅 13.5nm,配合负显影的低膨胀特性,可突破传统正显影在小尺寸下的衍射模糊问题,实现 5nm 以下特征尺寸(如 7nm 工艺中实际物理尺寸≈5nm)。
优化 RLS 权衡:负显影搭配化学放大光刻胶(CAR),在 7nm 节点实现 “高分辨率(22nm hp)+ 低 LWR(3.8nm)+ 高灵敏度(13 mJ/cm²)” 的平衡,解决正显影在小尺寸下 “分辨率提升则灵敏度下降” 的矛盾。
![]()
7nm 工艺中,正显影仅用于非核心层(如厚膜介质层、大面积平坦化层),利用其低成本优势降低整体工艺成本;核心层(栅极、源漏、关键互连层)仍采用负显影保证精度。
负显影凭借 “低膨胀、高分辨率、低 LWR” 的优势,成为 7nm 及以下先进制程(配合 EUV 光刻)的核心显影方案,解决了小尺寸下的图案保真度问题;正显影则依托成熟度和成本优势,在非核心层中继续发挥作用。两者的 “核心层 + 辅助层” 搭配,实现了 7nm 工艺 “精度 + 成本” 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鳍的形成、平行 GATE的形成中分别使用了 SAQP、SADP工艺。他们也是很核心的层,但是CD的控制主要依赖于ALD和ALE,所以光刻的要求相对可以实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