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主又一次刷新了我的认知,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又让我对定律产生了怀疑,因为这与现实差距真的较大。
一位小米SU7车主晒出了他的行驶数据:一年飙21万公里,电池只衰减5%,轮胎都是原装的没换过。
这次,我又对物理学的理解出了问题。
咱们先说说这位车主的数据吧,友友看看合不合理?
一年21万公里什么概念?平均每天550公里左右,风雨无阻。
而且车主说了人家是私家车并非什么网约车!就是自己的车。
![]()
这下跑网约车的司机可以考虑考虑是不是自己不努力,毕竟这工作强度,如果你赚不到钱,那肯定是你不够努力。
还有离谱的是,跑了21万公里,车主说前轮胎是原装的,米其林的工程师如果看到这数据,也要甘拜下风。
![]()
我们都知道,正常家用车有的跑个六七万公里就得考虑换轮胎,因为它的安全隐患出来了,这位车友直接拉满到21万还是原装的,要么是发现了新材料!
这位车友说的很重要的一点,电池衰减,毫无疑问,打破了笔者的认知的,一天一充,充了一年多,衰减呢,只有5%!
现在手机用一年,电池健康度都得掉个十几二十,汽车电池反而成了"不老神话"。
宁德时代作为供应商,网上从没有拿过这数据出来吹一波呢,人家可能是真低调,或许他们自己也怀疑这是不是他们家的电池。
所以,这组数据很多人质疑,基本物理定律摆在那儿,轮胎磨损、电池衰减是客观规律,不是靠信仰就能改变的。
写这件事,声明我不是米黑,因为我没用过小米的产品,但我看到了新闻。
有意思的是,雷总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拒绝了一个"能把稻草卖成黄金"的求职者,理由是利润率太高,不符合小米"硬件利润不超过5%"的价值观。
![]()
当时听着觉得雷总是一个厚道的商业家,毕竟当时创业艰难,能把用户放在首位颇有一副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觉,但现在再看看,当中滋味就复杂了。
小米公布的2025年Q2财报有一组数据:营收1160亿,净利润108亿,汽车业务毛利率26.4%。
![]()
看到这样的数据,您觉得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能比得过吗?估计都得靠边站吧。那些真正把利润压到十几个点的车企,怎么就不出来说自己"为发烧而生"呢?
更戏剧性的是,胡润百富榜显示,雷总是过去一年财富增长最快的人。
曾经宣传自己5%的利润滚一年能滚出这增速?数学不好,但直觉告诉我,如果真的5%利润,可能不真实!
这件事,不是数据真假也好,利润高低也好,而是给人的感觉是"真诚"的定义变了。
企业做营销天经地义,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也无可厚非。
但问题在于,当一家企业一边高举"良心价"的大旗,一边创造远超行业的利润率时;一边让法务部忙着删帖控评,一边又有车主发布超越常识的使用数据时,这种割裂感,才是让人最不舒服的地方。
我的看法有两点:
1、这位车主是不是"自我欺骗"来消化自己的心理落差,毕竟花了二十多万买辆车,开了一年发现周围人都在质疑,如果是你,你什么心情?这样的话找补回来会好受点。
我估计也是这个心态,他也不是单纯的在给小米做广告,他可能就是在给自己一个交代,你越说他数据假,他越要证明自己没买错,本质上是在维护自己的面子。
2、抛开第一点不谈,这位车主发布的数据不管真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家要求60万公里车就会引导报废了,按他这样开的话,估计3年后又该换一辆车了,不知道下辆车他会换什么?
大家怎么看呢?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