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孙立坚:全链条激活民间投资——解读国务院13条措施的破立之道

0
分享至

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3项务实举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祁玉清表示,若干措施着力解决当下制约民间投资的实际问题,在保持政策稳定性一致性的同时,提出了13项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邀约,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孙教授评论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也可点击原文阅读查看相关内容。


图源:摄图网

Q1

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核心内容,其政策框架和关键着力点是什么?

孙立坚: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下文简称《若干措施》),围绕一个主线展开:通过扩大准入、清障碍、强保障、优服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特别是引导民资进入重大基础设施与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并完善投融资与要素支持体系。政策重点可概括为五大板块:一是扩大市场准入与投资空间;二是促进公平竞争、清理隐性壁垒;三是强化资源与要素保障、完善价格与网络接入规则;四是优化投融资与资本市场支持,赋能数字化与中试平台;五是优化财政、金融与资本市场支持。为此,政策抓手要贯穿“准入—公平—要素—融资—转化”全链条,既有“放”的导向(扩大准入、清理加码),也有“管”的要求(招投标与特许经营规范、网络型基础设施监管)。而对民企而言,13条措施干货满满,三条优先通道值得关注:重大基础设施的合规股权进入与接入规则优化;中试平台与数字化赋能平台的建设与服务供给;政策性金融工具与REITs等资本工具组合使用,实现“投得起、转得动、退得出”。


图源:澎湃新闻

这次之所以出台“促进民间投资13条”,我想核心动因就在于“稳预期、强信心、促转型”的组合拳,聚焦把制度承诺转化为可操作的政策抓手,解决民间投资“不敢投、投不进、投不起、投不顺”的关键堵点。它与年初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形成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促进法定原则与权利保障,13条给出可执行的“清单化+数字化+流程化”路径,形成法—策联动。它也是在充分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近期多次在与民营企业家的座谈会上提到的各项扶持政策,尤其是13条与座谈会均强调 “民间投资与国家战略结合”,引导民企服务大局。总而言之,国家通过 "法律奠基、政策发力、座谈开路" 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支撑体系,旨在全方位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推动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并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

Q2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活力引擎”。然而,当前这一引擎正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的制约。那么,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究竟面临哪些核心堵点与痛点?又需要何种深层次的治理变革来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难题?

孙立坚:民营经济当前面临的堵点和痛点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融资支持、营商环境、创新转型这四大维度。具体而言,一是市场准入:“玻璃门”“弹簧门” 仍未完全打破,公平参与权受制约。尽管政策明确 “非禁即入”,但部分垄断领域(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仍通过隐性条件限制民间资本进入,地方保护主义也加剧市场分割。二是融资支持:“融资难、融资贵” 成长期痛点,中小微企业尤为突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贷款门槛高,银行 “惜贷” 现象普遍,直接融资门槛也较高,加剧企业资金压力。三是营商环境:执法不规范、政策获得感弱,经营确定性不足。涉企执法存在 “趋利性”“选择性” 问题,政策执行中 “最后一公里” 梗阻,企业合规成本高。四是创新转型:研发投入低、人才短缺,升级动力不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研发能力薄弱,产学研协同不足,高端人才吸引力弱,难以适应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需求。

为此,要想从根本上化解这些堵点和痛点,就需要一场从政策理念到政府职能的深刻变革:首先要从“管理”进化为“治理”。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而是要与企业、社会共同构建一个平等、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其次要从“门槛”变为“赛道”。政府的职责不是不断设定和审批门槛,而是清理赛道、当好裁判,确保所有选手公平竞赛。最后,要从“干预”走向“赋能”。政府不应直接干预微观经营,而是通过搭建平台、开放数据、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为所有市场主体赋能。


图源:澎湃新闻

Q3

与以往的激励政策相比,此次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思路和举措上展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孙立坚:这轮“法+策”组合(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与“促进民间投资13条”等为代表)不是单点刺激,而是从准入、公平、要素、金融、创新五个环节同时发力,意在把“确定性”注入民营投资与经营决策来应对内外复杂环境所加剧的不确定性。由此对增长动能、结构升级与预期稳定将产生可量化、可跟踪的影响。这套组合政策预计通过“准入扩容→规则提质→要素畅通→金融增信→创新转化”的闭环,形成了三重效应。直接效应在于民间投资回暖、项目落地加速、现金流改善;结构效应在于资金更多流向基础设施补短板与新质生产力赛道,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增强;预期效应在于政策确定性(比例阈值、清单、时限、规则)降低民企风险溢价,提振中长期投资与就业。

总之,这次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政策重点集中在扩大市场准入、破除竞争壁垒、强化资源支持、优化投融资服务等四大方向,政策意图聚焦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公平竞争与高质量发展等三大目标。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整理&排版|杨怡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复旦发展研究院 incentive-icons
复旦发展研究院
高端高校智库
3519文章数 17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