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这是打工人最揪心的问题之一。
今天以上海养老金核定单为锚点,拆解工龄、个人账户、退休年龄对养老金的影响,手把手教你算明白“养老钱”!
一、先看基础信息
这位上海大姐50岁退休,“全部缴费年限”30年11个月(约30.92年);个人账户140,237元,对应6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139; 计发基数以上海2024年标准约12307元/月为基准;
过渡性养老金:“92年底前连续工龄”为0,无“视同缴费年限”,该项为0(上海视同缴费一般指1993年前工龄)。
![]()
二、养老金怎么计算出来的?
我国养老金实行 “社会统筹+个人账户” 的“统账结合”模式,退休后“月基本养老金”由三部分构成:
月基本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1. 基础养老金(表格中为 3749.2 元)
公式:基础养老金 = (计发基数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缴费年限 × 1% ÷ 2
• 代入数据:基础养老金 = (12307 + 12307)× 30.9167 × 1% ÷ 2 = 12307 × 30.9167 × 1% ≈ 3749.2 元
2. 个人账户养老金(表格中为 1008.9 元)
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 反向推导:假设退休年龄为 60岁(对应计发月数 139 ),则个人账户储存额为:个人账户储存额 = 1008.9 × 139 ≈ 140237.1 元
(该金额为历年个人缴费 8% + 利息的累计值,符合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8%、单位缴16%进入统筹”的规则。)
3. 过渡性养老金(表格中为 0 元)
公式:过渡性养老金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
• 表格中“92年底前连续工龄”为 00 年 00 个月,说明无“视同缴费年限”(上海等地视同缴费年限一般指1993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的连续工龄)。因此该项直接为 0 。
4. 合计
月基本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3749.2 + 1008.9 + 0 = 4758.1 元
三、养老金“多缴多得”的底层逻辑
从案例可提炼三大规律:
1. 工龄(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越高: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按“计发基数×1%”累加(案例中工龄差1年,基础养老金差≈178元);
2. 个人账户储存额越高,养老金越稳:但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小,每月领的反而更多(如60岁退休,14万账户每月领1008.9元;50岁退休需存够196,735元才能持平);
3. 过渡性养老金看“历史贡献”:仅1992年前参加工作(部分地区)有,否则为0。
最后提醒:养老金政策地区差异大(如计发基数、过渡系数、视同认定等),建议:
• 咨询当地社保局,或通过“电子社保卡”小程序自助测算;
• 养老规划越早越好,“多缴长缴”是硬道理!
需要我帮你按你所在地区的最新计发基数,重新精准测算养老金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