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11月11日,“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谷专场举行。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介绍,过去五年,平谷形成了以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为核心的高大尚发展路径,这是凝聚全区共识、引领平谷发展的核心理念。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总量跃居生态涵养区首位,年均增速居全市第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保持全市前列,特别是今年首次实现半年破百亿,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平谷动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乡村振兴统计监测指数,平谷连续两年居首都生态涵养区首位,今年排名全国第58位,较去年又上升20位。
![]()
推进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建设
北京平谷区肩负着农业中关村主战场、主阵地的使命,承担着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
过去五年,在种业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丰硕成果,自主研发DNA芯片“凤芯壹号”打破世界垄断,国产种鸡、种蛋首次实现出口“零的突破”,沃德系列白羽肉鸡填补国内空白,基因编辑抗蓝耳病猪实现100%抗病。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道地药材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力量相继落户,研发“中甘”系列甘蓝、“中农”系列黄瓜等新品种在全国推广达百万亩,6个甘蓝品种入选全国十大品种。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落地生根、启动建设,加快形成农业科技创新突破的“集群效应”。
下一步,加快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一期11个项目计划于2028年全面建成投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二期项目加快推进,预计2027年进入全面建设期。农业微生物国际创新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将于近期启动建设。未来,随着国农港的全面建成,平谷将集聚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创新基地等一批农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农业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加快打造洳河畔农科城。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窗口
加快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推动农业强链、补链、延链,坚定不移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过去五年,平谷布局食品营养及合成生物等前沿产业,建设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打造北京食品营养与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集聚紫光园等52家食品企业,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建成全市最大的物流仓储集群,打造北京(平谷)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年底前,将建成310万平方米高标库,规模达到全市现有高标库面积一半以上,加快形成“大农业—大食品—大物流”产业格局。今年,全新打造了农业中关村零号店,集中展示、售卖农业中关村科技创新的新技术、新产品,为市民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科学普及、美食体验,让零距离感受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
下一步,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聚焦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服务功能,集聚相关机构和科研院所,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孵化中心,服务产业创新生态。明年,功能性农业协会将正式组建,未来食品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将启动建设,依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全面合作,在北京建成首个主动健康医院。在今年已经挂牌成立全市首家宠物经济产业园的基础上,12月,将举办国际宠物博览会,明年还将建成全国首家爬宠行业产业园,举办2026全球爬宠盛典等系列活动,加速构建国际化宠物经济生态圈。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五年来,平谷先后向社会发布“平谷人才十条”“支持青年人才发展六大计划”等政策举措,为人才发展提供支撑和舞台。连续举办“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建设117个“博士农场”,落地32个科技小院,13位院士、411位博士来到平谷当“农场主”。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艺术游民”计划,打造大地艺术节,集聚各方青年才俊赋能乡村振兴,平谷区正在成为农业领域的青年人才汇聚之地。
下一步,充分挖掘平谷的空间优势和产业资源,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市建共管国农港学校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国际化社区将于明年底达到入住条件。平谷将为广大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着力打造大学生在京创新创业“第一站”,让平谷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热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