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厂负责维修问题机床27年,只因请假3天被无故辞退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凌晨三点半,急促的门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老赵从沙发上惊醒,透过猫眼看到门外站着三个人。

技术总监田副领头,身后跟着两个车间主任。

田副一改往日的高傲模样,满脸焦急地按着门铃。

"赵师傅,您开开门,求您了!"

对面楼的灯亮了,有邻居探头张望。

老赵拉开门,田副立刻迎上来:"赵师傅,您得救救我们......"

三天前,就是这个人在人事部冷眼看着老赵交出那张工作证。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您这样的大领导深夜登门?"老赵靠在门框上,语气平淡。



01

"我已经不是厂里的人了。"老赵挡在门口,没有让他们进屋的意思。

田副急得额头冒汗:"赵师傅,厂里出大事了,三条生产线全停了!"

两个车间主任在身后连连点头,其中一个姓刘的主任说:"赵师傅,2号线、5号线、还有新进的8号线,全瘫了。客户那边天天催,说要告我们违约。"

老赵冷笑一声:"三天前你们不是说我违反劳动纪律吗?怎么现在又来找我?"

"那是误会,沟通不畅......"田副的声音越来越小。

"误会?"老赵的声音提高了,"我在这个厂干了27年,从17岁的毛头小子干到现在,哪次出过差错?你告诉我,哪次?"

田副张了张嘴,说不出话。

老赵的思绪回到三天前。那天下午,他刚从医院赶回厂里,连工作服都还没换,就被人事部叫了过去。

人事经理坐在办公桌后面,旁边站着两个保安。办公室里还有田副,坐在角落的沙发上,正低头看手机。

"赵师傅,这是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人事经理拿着一份文件,语气冰冷得像冬天的铁皮。

老赵接过文件,上面写着:"该员工无故旷工三天,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根据《员工手册》第42条规定,予以辞退。"

"什么旷工?"老赵的手在发抖,"我请假手续齐全,是你们批准的!"

人事经理推了推眼镜:"程序上有问题。根据今年新修订的规章制度,请假必须在OA系统里提交电子申请,纸质请假条不作数。"

"什么新规定?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公司在内网上公示过,你没看是你的问题。"

老赵气得浑身发抖:"我连电脑都不会用!车间里哪有时间天天盯着内网?而且我的纸质请假条,车间主任签了字,技术部也盖了章!"

"那不符合新流程。"人事经理合上文件夹,"规定就是规定。请你交出工作证、工牌、工具箱钥匙,还有技术部的门禁卡。"

老赵看向角落里的田副:"田副,您说句话啊!我给您发过短信,您回了'知道',这不就是批准了吗?"

田副终于抬起头,看了老赵一眼,又低下头去:"这个......我当时没太注意看......"

"您没注意看?"老赵几乎要喊出来,"我在厂里干了27年,您就这么一句'没注意看'?"

人事经理敲了敲桌子:"赵师傅,别激动。这是公司的决定,不是针对你个人。"

"不针对我个人?"老赵的眼睛红了,"那针对谁?我妻子脑溢血躺在ICU,我请三天假照顾她,这也有错?"

"公司有公司的规定。"人事经理站起来,"你现在交出东西,我们会按规定给你结算工资。如果不配合,保安会协助处理。"

两个保安往前走了一步。

老赵看着这张陌生的脸,看着角落里沉默的田副,看着门外走廊上好奇张望的同事们。27年的付出,就这样被一纸通知抹掉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工作证,狠狠地摔在桌上。磁卡在桌面上弹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行,我走。但这个理由,我不认!"

工具箱钥匙、门禁卡,一样样被收走。

老赵转身要走,人事经理又叫住他:"等一下,你的工作交接呢?维修记录本在哪?"

"在我脑子里。"老赵头也不回地走了。

门口的妻子哭成了泪人,拉着他的胳膊:"老赵,咱们不干了,不干了......"

老赵走出厂门的时候,保安还特意检查了他的包,生怕他带走什么东西。

那天的天很蓝,阳光刺眼,老赵看着厂门上方的招牌,心里堵得慌。

现在,田副站在他家门外,完全没了当初的高傲:"赵师傅,只要您回去解决问题,厂里一定给您合理补偿。条件您随便提!"

"条件?"老赵冷笑,"当初辞退我的时候,你们给过我什么条件吗?"

田副急得在门口团团转:"赵师傅,我知道我们对不起您。可厂里现在真的撑不住了!三条线全停,每天损失几十万,客户那边催得要命......"

"跟我有什么关系?"

一个车间主任忽然扑通一声跪下了:"赵师傅,我给您跪下了!车间里两百多号工人,都等着开工挣钱呢。生产线停了,大家的奖金都没了,很多人还要还房贷......"

"老刘,你这是干什么!"田副赶紧去扶他。

姓刘的主任眼泪都下来了:"赵师傅,我当初也劝过人事部,可他们不听啊。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救救我们这些工人吧......"

老赵看着跪在地上的老刘,心软了一下,但很快又硬了回去:"你们找小李去,不是说他是名校毕业,技术过硬吗?"

"小李不行啊!"另一个主任急了,"他只会看说明书,真出了问题就抓瞎。昨天他把2号线的主板都拆了,结果装不回去了,设备现在更严重了!"

老赵心里一紧。2号线那台设备是进口的精密机床,主板上有几百个接口,拆装必须按照严格的顺序来,稍有差错就会损坏。

"你们让他乱拆主板?"

"他说要更换主板才能解决问题......"

老赵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让他赶紧停手,别再动了!"

田副眼睛一亮:"那您是答应了?"

"我没答应!"老赵睁开眼,"我只是不想看着设备被毁。你们回去告诉小李,主板不要动,等原厂的技术支持。"

"原厂技术支持要一个星期才能到,根本来不及......"

老赵看着他们焦急的表情,想起车间里那些熟悉的面孔。很多工人跟他一起干了十几年,大家都是靠这份工资养家糊口。

"田副,当初您可是说,技术更新换代了,我这种老古董跟不上时代了。现在怎么又来找我这个老古董?"

田副的脸涨得通红:"赵师傅,是我有眼无珠,我向您认错......"

"认错有用吗?"老赵看着他,"我在人事部交工作证的那天,在走廊上遇到您。我叫了您一声,您还记得吗?"

田副低下头,声音很小:"记得......"

"您看都没看我一眼,就走进办公室了。"老赵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田副心上,"那一刻,我才明白,27年的付出在你们眼里不值一提。"

"对不起......"田副的声音带着哭腔。

老赵看着门外的三个人,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焦虑。凌晨三点多,他们能找上门来,说明厂里的情况真的很糟糕。

但老赵的心已经冷了。

"你们回去吧,我累了。"

"赵师傅!"老刘还跪在地上,"您就当可怜可怜我们这些工人......"

老赵关上了门。

田副在门外站着,一直没走。他挥手让两个主任先回去,自己一个人站在楼道里。

凌晨的风很冷,从楼梯口灌进来。楼道里的感应灯一次次熄灭又亮起。老赵透过猫眼看着门外孤单的身影,田副始终站在那里,纹丝不动。

四点,五点,天慢慢亮了。

田副还在。他靠在墙上,西装已经皱了,头发也乱了,完全没有了平时的精神。

老赵坐在沙发上,一夜没睡。他想起车间里的日日夜夜,想起那些和他并肩作战的工友,想起每台设备的脾气秉性。

27年,就这样结束了。

天快亮的时候,楼下传来汽车引擎声。

老赵透过窗户看出去,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楼下。

厂长来了。



02

老赵今年49岁,17岁那年从市技校毕业,被分配到工厂。

那时候的工厂还很红火,车间里机器轰鸣,三班倒都排不过来。

老赵的师傅姓孙,是厂里的老技术员。

孙师傅教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机器是有生命的,你要学会听它说话。"

起初老赵不明白,机器怎么会说话?

孙师傅让他闭上眼睛,站在运转的机床旁边。"听,这是正常的声音。"然后他调整了一个参数,"再听,这是出问题的声音。"

老赵仔细听,果然不一样。正常运转的机器声音均匀平稳,有问题的机器会发出细微的异响。

"技术书上的知识是死的,机器是活的。"

孙师傅拍拍他的肩膀,"记住,每台机器都有自己的脾气,你要摸透它。"

老赵记住了这句话,也跟着师傅学了三年。20岁那年,孙师傅退休,临走前把自己用了十几年的工具箱送给老赵:"以后厂里就靠你了。"

那时候老赵还年轻,觉得自己学了点皮毛就能独当一面。

可真正接手工作后才发现,维修这门手艺,没有十年八年根本练不出来。

1998年,厂里接了个大订单,要加工一批精密零件。

设备连轴转了半个月,突然在深夜出了故障。

当时是凌晨两点,老赵被电话叫醒,到车间一看,傻眼了。

机器卡死了,刀具断在工件里,取都取不出来。

车间主任急得团团转:"这批货明天就要交,出了问题我们要赔违约金!"

老赵趴在机器上研究了一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办法。

他用了四个小时,一点一点把断刀取出来,又调整了设备参数,让机器重新运转起来。

那天早上七点,订单按时交付。厂长特意到车间,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扬了老赵,还奖励了他两千块钱。

从那以后,车间里流传着一句话:"机器不听话,就找老赵。"

2003年,厂里花了三百多万从德国进口了一批精密加工设备。这批设备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可以加工误差在0.01毫米以内的零件。

设备到厂的第三天就出了问题。系统报错,屏幕上全是德文的故障代码。

德方派来的工程师通过视频远程指导,折腾了一个星期,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更严重了。设备连启动都启动不了。

厂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批设备是厂里花重金引进的,如果修不好,不仅损失巨大,还会影响和客户的合作。

老赵主动请缨:"厂长,让我试试。"

"你行吗?德国工程师都搞不定。"

"让我试试总没坏处。"

厂长同意了。老赵抱着厚厚的德文说明书,在车间里啃了两天两夜。

他不懂德文,就对着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把关键的技术术语全记在本子上。

第三天,他决定拆开机器检查。

"老赵,你疯了?"车间主任拦住他,"这要是拆坏了,你赔得起吗?"

"不拆开怎么知道问题在哪?"老赵坚持。

他花了一整天时间,小心翼翼地把设备的控制系统拆开。

终于,他发现了问题——一个微小的传感器在运输过程中位置偏移了,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读取数据。

这个偏移只有零点几毫米,肉眼几乎看不出来。

老赵用自己做的专用工具,花了六个小时把传感器调整到位。设备重新启动,一切正常。

车间里响起了掌声。

那天之后,老赵在厂里的地位彻底稳固了。

厂长给他升了工资,从普通技术工升到技术组长。

技术部还专门给他配了一个工具间,让他可以制作一些特殊的维修工具。

老赵自己设计制作了二十多种专用工具,有的用来拆卸特殊规格的螺丝,有的用来测量微小的位移,有的用来调整精密部件。这些工具后来成了技术部的宝贝,谁都不敢乱动。

27年里,老赵维修过上百次各种故障。

他把每次维修的过程都详细记录下来,写在一个笔记本上。

这个本子现在已经记满了三本,密密麻麻的手写字,记录着每台设备的"病历"。

老赵不仅会修设备,还善于总结规律。他发现,2号线的那台机器每到夏天就容易过热,5号线的设备对湿度特别敏感,8号线的机器启动时要预热十分钟。

这些经验书上没有,说明书上也没有,全靠长年累月的观察和摸索。

车间里的年轻人都叫老赵"赵师傅"。他也教过几个徒弟,可真正能独立处理复杂故障的,一个都没有。

不是年轻人不努力,而是这门手艺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老赵的妻子在厂里的食堂工作,两人是在厂里认识的。1995年结婚,1996年生了儿子。一家三口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很安稳。

儿子从小在厂区里长大,车间里的叔叔阿姨都认识他。高考那年,儿子考上了外省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

"爸,你别总在车间里熬了,对身体不好。"儿子每次打电话都这么说。

"没事,我身体好着呢。"老赵总是这样回答。

可这些年,老赵的腰确实不如以前了。长期弯腰工作,腰椎间盘突出越来越严重。去年体检,医生说要注意休息,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但车间里的活儿哪能说停就停?每次设备出问题,老赵还是第一个冲上去。

27年里,老赵只请过三次假。

第一次是2001年,父亲突然去世。老赵请了五天假,回老家办完丧事又匆匆赶回来。那时候厂里有个重要的项目,他放心不下。

第二次是2014年,儿子高考。老赵请了两天假,陪儿子去考场。考完试的当天下午,他就回厂里了。

这是第三次。

妻子突发脑溢血,那天是周六上午。老赵在家正准备去买菜,听见卫生间传来一声闷响。

他冲进去,看到妻子倒在地上,脸色发白,嘴唇发紫。

"老婆!老婆!"老赵吓坏了,赶紧打120。

救护车来得很快,把人送到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后说必须立刻手术,要家属签字。

老赵的手抖得连笔都拿不稳。

手术通知书上写着:"颅内出血,病情危重,手术风险极大......"

他签了字,又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在外地工作,赶回来至少要五六个小时。

老赵一个人坐在手术室外的长椅上,脑子一片空白。

周一上午,他给车间主任打电话请假。主任说:"行,你先照顾嫂子,厂里的事别担心。"

老赵又给田副发了短信:"田副,家里出了紧急情况,请假三天。"

田副很快回复:"知道。"

老赵以为这事就这么定了。他拿着纸质请假条,让在医院陪护的亲戚帮忙送到厂里,车间主任签了字,技术部也盖了章。

妻子手术做了七个小时,医生说手术很成功,但还要在ICU观察。老赵在ICU外面守着,三天三夜几乎没合眼。

第三天上午,人事部打来电话。

"赵师傅,你要立即返厂,否则按旷工处理。"

老赵当时还没反应过来:"我请假手续齐全啊,怎么是旷工?"

"你没有按新流程报备,需要在系统里提交电子申请。"

"我从来没用过那个系统!而且纸质请假条你们都签字同意了!"

"规定就是规定。你现在不回来,后果自负。"

电话挂了。

老赵看着手机,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给车间主任打电话,主任说:"我这边签字同意了啊,怎么人事部那边会这么说?"

他又给田副打电话,田副没接。

老赵看着ICU的门,妻子还在里面昏迷,医生说至少还要观察两天才能转普通病房。

他没有回厂。

第二天下午,快递送来一份文件——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老赵拿着通知书,手都在发抖。上面写着:"该员工无故旷工三天,严重违反劳动纪律......"

他不明白,明明请了假,怎么就成了旷工?

妻子转入普通病房那天,儿子从外地赶回来了。看到父亲憔悴的样子,儿子心疼得掉眼泪。

"爸,你也要注意身体。"

老赵摸摸儿子的头:"爸没事。你妈没事就好。"

可他心里知道,自己失业了。49岁,在这个城市,再找份工作不容易。

那天下午,老赵还是回了厂。不为别的,就为那些和他一起工作了27年的机器。

他想好好告别。

可到了人事部,等待他的是冰冷的程序和监视的保安。

工作证被收走了,工具箱钥匙被收走了,连那把用了十几年的扳手都要登记造册。

老赵像个小偷一样被监视着收拾东西。

走出厂门的时候,保安还要检查他的包。

27年,就这样结束了。



03

老赵走后第二天,2号生产线的进口机床就出了问题。

那是一台德国进口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专门用来加工复杂的曲面零件。厂里花了一百五十万买的,是车间里最贵的设备之一。

早上八点,设备启动后不到十分钟就自动停机了。屏幕上显示故障代码,操作工立刻报告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赶到现场,看了看故障代码,心里一沉。这种代码他没见过,不知道是什么问题。

"去叫小李过来。"

小李是三个月前刚招进来的技术员,25岁,名校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理论知识很扎实。他拿着平板电脑,对照着设备手册查故障代码。

"主任,系统显示是伺服电机有问题。"

"能修吗?"

"我试试。"

小李信心满满地开始检查设备。他按照手册上的步骤,一项一项排查。查了一上午,没找到问题在哪。

下午,他决定更换伺服电机。

"小李,你确定吗?"车间主任有点担心,"这个电机很贵的。"

"手册上说故障代码对应的就是电机问题,应该没错。"

新电机装上去了,设备还是启动不了。而且这次连故障代码都不显示了,屏幕完全黑屏。

车间主任慌了:"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小李也慌了,"可能是我接线的时候出了问题?"

"赶紧检查!"

小李又忙活了两个小时,还是修不好。这时候设备已经停了一整天,当天的生产计划全部泡汤。

晚上,田副赶到车间。他看了看设备,问小李:"你换了什么?"

"伺服电机。"

"为什么要换电机?"

"故障代码显示......"

田副打断他:"你检查过电机的供电线路吗?检查过控制信号吗?"

小李愣住了:"没有......"

田副叹了口气:"以后遇到问题,不要急着换零件。很多时候不是零件坏了,而是线路或者参数的问题。"

"那现在怎么办?"

"先把原来的电机装回去。"

折腾到半夜,电机装回去了,设备还是不行。小李把接线搞混了,现在连哪根线接哪里都搞不清楚了。

田副看着一团乱的线路,头都大了。

"小李,明天你别动了,我找其他技术员过来看看。"

第二天,田副把技术部所有能叫的人都叫来了。七八个技术员围着设备研究了一整天,有的说是主板问题,有的说是传感器问题,有的说是软件问题。

大家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技术部的老张说了句实话:"田副,这种复杂故障,恐怕只有老赵能解决。"

车间里一下子安静了。

大家都想起了老赵,想起那个无论多复杂的故障都能手到病除的老师傅。

田副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会想办法。"

可他还没想出办法,5号线和8号线也相继出了问题。

5号线是一台数控铣床,突然出现精度偏差,加工出来的零件尺寸不合格。

8号线是新进的激光切割机,切割时出现毛刺,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

三条生产线全部停摆,车间里一片混乱。

工人们站在停机的设备旁边,不知道该干什么。有人开始抱怨:"怎么赵师傅一走,设备全出问题了?"

"可不是嘛,平时有赵师傅在,设备一个小时就能修好。"

"听说赵师傅是被辞退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车间里的流言越传越多。大家都知道老赵请假是因为家里出了急事,都觉得厂里处理得不对。

生产线停工,最着急的不是厂长,是客户。

那天下午,客户打来电话,语气很不客气:"你们的订单延误两天了,合同上写得清楚,延误一天罚款五万。现在已经延误两天,就是十万。如果三天内还交不了货,我们要取消合同!"

田副接电话的时候,手都在发抖。那是价值三百万的订单,如果取消,不仅要赔违约金,还会影响厂里的信誉。

厂长把田副叫进办公室,劈头盖脸一顿骂:"设备出了问题你们都干什么吃的?技术部养你们是干什么的?"

"厂长,这个故障确实很复杂......"

"复杂?以前老赵在的时候,再复杂的故障都能解决。现在老赵走了,你们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田副低着头,不敢说话。

"三天!"厂长拍桌子,"三天内必须恢复生产!出了问题我拿你是问!"

田副回到办公室,瘫坐在椅子上。他想起了老赵,想起那个在车间里干了27年的老师傅。

他翻出老赵留下的那个维修记录本。本子很旧了,封皮都磨破了,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手写的笔记。

"2号线,德国海德曼五轴加工中心,2003年入厂。特点:对温度敏感,夏季容易过热保护;伺服电机驱动器参数不能随意调整;主轴轴承每半年需要添加专用润滑脂......"

"2018年7月15日,故障现象:自动停机,显示E45代码。原因:冷却液温度过高触发保护。解决方法:清理冷却系统,更换冷却液,调整环境温度......"

每台设备,每次故障,老赵都记得清清楚楚。

田副翻到2号线的部分,发现老赵维修过这台机器十七次。每次的故障现象、原因分析、解决方法,都写得详详细细。

最后一次维修是今年三月,老赵写道:"伺服电机出现异响,拆开检查发现轴承磨损。更换轴承后问题解决。注意:此电机的轴承是特殊型号,不能用普通轴承代替......"

田副看着这些笔记,心里五味杂陈。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老赵的号码。

响了两声,被挂断了。

再打,直接被拒接。

田副发短信:"赵师傅,厂里设备出问题了,能不能请您回来看看?"

没有回复。

他又发:"赵师傅,对不起,当初是我不对。求您看在工人们的面子上,帮帮忙。"

还是没有回复。

田副在办公室里坐到深夜。窗外的车间灯火通明,工人们都在加班,可生产线还是停着。

他看着那本维修记录,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老赵在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失去他。

技术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赵用27年时间积累的经验,年轻人怎么可能在几个月内学会?

第三天早上,厂长召开紧急会议。

"现在什么情况?"

车间主任汇报:"三条线全停,2号线最严重,设备被小李越修越坏,现在连启动都启动不了。"

"技术部呢?"

田副站起来:"我们已经联系了设备厂家,他们说最快也要一个星期才能派工程师过来。"

"一个星期?客户只给了三天!"厂长怒了,"你们就没有别的办法?"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厂长看着在座的人,一个个都低着头。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老赵呢?找老赵啊!"

"老赵已经被辞退了......"人事经理小声说。

"我不管他是不是被辞退了!"厂长一拍桌子,"现在去找他,让他回来!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田副苦笑:"厂长,我昨天就联系老赵了,他不接电话,也不回短信......"

"那你就上门去找!"

"我......"

"别废话,现在就去!带上车间主任,一起去!"

田副站起来,心里很清楚,这次去找老赵,不会容易。

可他别无选择。

那天中午,田副开车到老赵家楼下,可老赵不在家。打电话,还是不接。

田副在楼下等到傍晚,还是没等到人。他给车间主任打电话:"老刘,你跟老赵关系好,知道他在哪吗?"

"他妻子在医院,可能在医院照顾吧。"

田副开车去了医院,在住院部找到了老赵。

老赵正在病房里给妻子削苹果,儿子坐在旁边陪着聊天。

田副站在门口,不敢进去。

老赵看到他,脸色一沉。

田副硬着头皮走进病房:"赵师傅,嫂子身体好些了吗?"

老赵没说话,继续削苹果。

妻子看出了气氛不对,小声说:"你是厂里的田副总吧?"

"嗯,我是来看望嫂子的......"

"用不着。"老赵打断他,"三天前你们不是把我辞退了吗?现在来看望,不觉得讽刺?"

田副尴尬地站在那里:"赵师傅,厂里出了点问题......"

"跟我没关系。"

"三条生产线全停了,客户要取消订单......"

"那是你们的事。"老赵把削好的苹果递给妻子,"我现在只关心我妻子的身体。"

田副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老赵的儿子站起来,语气不客气:"田副总,我爸在这干了27年,你们说辞就辞,现在出了问题又来找我爸,这算什么?"

"我知道...我们对不起你爸......"

"对不起有用吗?"儿子怒了,"我妈出事的时候,人事部打电话逼我爸回去,说不回去就按旷工处理。我妈在ICU,我爸能走开吗?你们有一点人性吗?"

田副脸涨得通红,说不出话来。

老赵拍拍儿子的肩膀:"行了,别说了。"

他转向田副:"你回去吧,我帮不了你们。"

田副站在病房里,看着这家人,心里满是愧疚。

他低下头:"对不起。"



说完,转身离开了病房。

走出医院,田副给厂长打电话:"厂长,老赵不愿意回来。"

"那你就一直去找,求也要把他求回来!"

"我......"

"别说了,今晚你就守在他家门口,不答应就不许回来!"

厂长挂了电话。

田副开车回到老赵家楼下,叫上了两个车间主任。

"今晚守着,老赵回家我们就去找他。"

三个人在车里等到晚上十点多,终于看到老赵回来了。就这样,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田副在门外站了一夜。老赵没有开门,也没有理会。

天快亮的时候,楼下传来汽车引擎声。

老赵透过窗户看出去,一辆黑色轿车停在楼下。

厂长来了。厂长上楼,田副立刻迎上去。两人低声说了几句,厂长敲响了老赵家的门。

老赵开门,厂长递过来一份文件...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