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住宅小区的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是全体业主的“钱袋子”,尤其关系到小区的长治久安。然而,对于部分因业委会瘫痪、缺失而导致管理责任主体不清的小区,“钱袋子”如何安全、规范地使用与管理,常常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和居民投诉的焦点。
为破解无业委会小区在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上的管理困境,积极回应居民关切,杨浦区房管局于2025年11月4日组织开展了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覆盖全区各街道、居委会及相关物业企业,80余位参会人员接受了系统性指导,为后续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直面问题:为何要开展专题培训?
“小区外墙、楼顶漏水,急需维修,但没有业委会,维修资金怎么申请?” “公共收益有哪些?没人监督,这笔钱到底该怎么管、怎么用?”在日常工作中,此类因责任主体缺失引发的矛盾咨询和投诉时有发生。区房管局直面基层治理中的这一“堵点”,决定通过专题培训,将政策与实践指导直接送达基层一线,明确规则、厘清权责,为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坚实的制度基础。
![]()
![]()
精准赋能:培训核心聚焦三大关键点
1、明确“谁来管”——厘清居委会代为履职的法定条件与流程
详细解读在业委会缺位期间,居委会依法代行业委会职责的相关规定、启动条件和操作路径,为解决“无人管事”的问题提供合法依据。
2、指导“管什么”——帮助居委会清晰代行职责的边界与义务
深入讲解居委会在代管期间,在维修资金使用、公共收益管理等方面所承担的具体监督、公示、决策程序组织等核心义务,确保“代管”不“越权”,履职有章法。
3、教会“怎么管”——培训政策法规与实操技能
系统梳理住宅小区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案例,重点培训资金使用流程、业主意见征询、审批审核、收益入账公示等关键环节的业务操作流程,提升基层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次专题培训,是区房管局深化党建引领、推动服务下沉的一项具体举措。培训围绕业委会空窗期的维修资金与公共收益的管理规范,为街道、居委会和物业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引和操作依据,旨在从源头上保障业主权益、预防基层矛盾,为推动无业委会小区的长效治理打下基础,切实筑牢社区治理根基,助力小区实现良性自治。
来源:上海杨房宣传
上观号作者:房可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