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
![]()
变构态悬架火星车。 图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
□本报记者 赵一诺
浩瀚太空,再次刻下中国人的足印。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日4时58分,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七次“太空会师”。飞行任务成功背后,是哈工大多项科研技术提供的“硬核”支撑。
联合研制问天舱小机械臂多次支持航天员完成出舱活动、舱外航天服关键部件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攻克空间站交会对接难题……载人航天工程这条问天之路上,每一道航天轨迹都留下哈工大人智慧和力量的烙印。
“十四五”以来,哈工大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纵深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四项重点领域改革,一大批关键指标实现跃升、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该校聚焦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战略定位,布局一批大项目、大工程、大平台,不断提升再造新一批“国之重器”硬核能力,取得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
2024年2月,该校牵头建设的我国航天领域首个、东北地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基础科学研究平台,已成为支撑我国开展重大前沿探索的重器利器,已成功支撑中国空间站、嫦娥六号等十余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累计为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供超过6万小时的实验服务。
同时,该校锚定国之重托,聚焦“真问题”建强“有组织”科研体系,以“大师+团队”开展大兵团作战,围绕空间站建设、探月、探火等重大工程任务,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助力航天强国、制造强国等强国战略,以为国而“新”的胆识走出破局之路。
一批关键技术助力打造国之重器。
空间站机械臂是中国空间站系统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哈工大空间机器人实验室技术抓总研制的问天舱机械臂项目,突破了灵巧操控等关键技术,圆满完成支持航天员出舱、载荷安装照料、空间站巡检等共计60余次在轨任务。
在探月工程中,该校牵头实施月面采样关键技术攻关,联合研制嫦娥五号、嫦娥六号钻取采样系统,助力嫦娥六号圆满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刷新了人类月球无人自主钻取单次采样量世界纪录。
在火星探测领域,该校协助研制变构态悬架火星车,突破传统轮式移动模式,助力祝融号实现我国首次火星表面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形状记忆智能展开结构技术解决了国旗长时间锁定、低冲击可靠展开的关键技术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应用于深空探测工程中的国家。小卫星研制连战连捷,成功研制发射多颗卫星,累计自主研制发射小卫星36颗。
此外,新一代飞船轻质多尺度抗烧蚀防热复合材料技术,为未来载人登月和行星探测等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长时耐高温陶瓷基透波材料及应用技术,解决了极端环境下透波材料“透波-承载”功能一体化的技术难题。
该校持续推动人才评价“破五唯”“立新标”,构建从原始创新到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的完整链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层次学术团队不断涌现,一批原创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十四五”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9项,相比“十三五”增长175%。
新征程上,哈工大将牢牢把握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实践要求,主动扛起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矢志打造新一批国之重器,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勇当开路尖兵,再作卓越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