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濉”势而上 “溪”象万千③|一条运河的千年回响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吕欢欢

一个月前的国庆夜晚,位于安徽濉溪县的濉溪古城,千盏灯火同时点亮,游客们手持“运河银票”,换上古装,走进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踩着百年石板街的青石板,望着空中“运河仙子”乘威亚翩翩而过,耳边是《高山流水》的古琴声,仿佛隋唐运河的漕运盛景就在眼前重现。

彼时,名为《运河千灯夜》的沉浸式项目正式“上线”。它不仅是简单的灯光秀,更把大运河3200公里的文明史诗“装”进了濉溪古城。

3座星剧场、12处散点演区、长达2800米的巡游线路,运用电影置景、数字光影等技术,让游客一步一景,深入体验运河文化。


《运河千灯夜》现场。濉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众所周知,运河文化一直是濉溪人不竭的精神源泉。而濉溪的运河故事,远不止于一场灯光秀演的绚烂。

距离濉溪古城不远,柳孜运河桥梁遗址博物馆则以一种静默却深刻的方式,延续着这条河流的千年回响。这里保存着1999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柳孜运河遗址,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枢纽。

博物馆展陈面积1200平方米,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为保护遗址而建的永久性保护大棚。它采用大跨度设计,模拟宋船桅杆,以最少的支撑点架设在古河道上,成为皖北地区的一个地标式建筑。游客踏上动态水波地屏,脚下光影随步伐流动,与展陈文物形成时空呼应。

今年5月才正式开馆的这座博物馆,已实行免预约参观,它正与濉溪古城联动,共同讲述大运河的故事。


柳孜运河桥梁遗址博物馆。戚晓东摄

但濉溪的古韵,从不只封存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沿运河向东,临涣镇的茶楼正飘出棒棒茶的香气。

清晨六点,老茶客们已围坐一堂,拎着锃亮的紫砂壶,将红茶茶梗冲泡的茶汤倒入白瓷碗。茶香混着市井喧嚷,从明代茶馆一直飘到今天。这茶俗源自大运河商贸鼎盛时期,南方茶商沿水路北上,竟让这座皖北小镇养成了“一日三茶”的习惯。

“别看是茶梗,用本地泉水一泡,别处还真喝不着这个味!”临涣古镇文化研究会会长何维军说着,抿了一口浓酽的茶汤。


古镇老茶馆,悠闲好时光。万善朝摄

当然,濉溪的古韵不止于此,还飘在酒香里。在口子酒文化博物馆,一件出土于柳孜运河遗址的隋唐时期越窑青瓷瓿,无声地证明着这片土地悠久的酿酒历史。

口子古镇酿酒历史悠久,距今已达2700余年,始于春秋,兴于隋唐,明清至民国时期出现了“七十二坊争雄”的繁荣景象。博物馆内,通过“宋人酤酒”全息透明玻璃展示屏,参观者可体验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周游濉溪时描述的“悬帜甚高,为酒甚美……童叟怀钱提壶,往返不绝”景象。

而濉溪酿酒遗址博物馆则让游客能在这处全国发掘面积最大、酿酒工艺流程完备、出土要素全面的酿酒遗址,充分感受濉溪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口子酒文化博物馆。人民网记者 吕欢欢摄

也正因为有这些博物馆与遗址,才得以共同串联起濉溪从运河到酒坊的完整文化脉络。

未来,濉溪县将以编制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运河、红色、古琴、口子酒”资源优势,不断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濉”势而上 “溪”象万千①|传统热土锻造产业硬核

“濉”势而上 “溪”象万千②|网格“e”线牵,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incentive-icons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486088文章数 560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