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中国人民空军迎来76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一款被高度保密、外界翘首以盼的全新战机首次官宣服役。
代号“玄龙”的攻击-11无人战斗机,出现在官方发布的微电影《梦远》中,并与歼-20、歼-16D同框演练。
![]()
三机协同、体系化作战、智能化指挥,通过短短几分钟的画面,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空军在未来空战领域,已悄然迈入一个新阶段。
那么,攻击-11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它会如何改变中国空军的整体格局?
![]()
三机协同,打破常规
在微电影《梦远》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特效,也不是背景音乐,而是镜头中那架外形独特、无尾飞翼构型的战机。

它就是攻击-11,一种此前只在阅兵和航展中短暂露面,从未明确服役时间的隐身无人战机,而这一次,它不仅出现在画面中,编号“08”的细节也首次曝光,等于官方首次公开确认其列装部队。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没有单独飞行,而是与歼-20、歼-16D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战编队。
![]()
画面中显示,攻击-11在歼-16D的远程支援下,完成起飞与引导,随后控制权快速交接至歼-20S的后座飞行员,展开协同作战。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结构清晰,展示了中国空军“有人-无人”一体化作战的真正落地。
![]()
这不是简单的“带飞”,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遥控操作,而是高效、智能、体系化的协同。
歼-16D负责电子压制,为攻击-11开路,歼-20则作为空中指挥平台,协调战场态势与打击路径,攻击-11则深入敌后,完成突防打击,三者之间是配合关系,更是体系关系。
![]()
这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大幅降低了飞行员风险,让高价值任务交由无人平台执行。
其次,提升作战效率,无人机可以连续作战、高强度出击而无需考虑生理极限。
更关键的是,这种模式真正体现了未来战争的方向:人机结合、智能协同、系统对抗。
![]()
以往打仗比的是谁的飞机快、谁的导弹准,而现在比的是谁的信息通、谁的系统完整,攻击-11的出现,正是体系化能力提升的最直接体现。
那么,这种全新的协同体系,是一次偶然的展示,还是中国空军早已准备的战略布局?
![]()
不是试验,是全面部署
攻击-11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武器,它的轨迹早已铺陈多年,从2019年国庆首次亮相,到2021年珠海航展展示弹舱细节,再到这次正式公开服役,每一次露面都意味着它的研制与部署进入了新阶段。
而这次的“玄龙08”编号,说明它不是实验样机,而是实打实的现役战机,只是目前到底服役了多少架尚未可知。
![]()
更巧的是,在攻击-11官宣服役的前六天,中国海军刚刚宣布福建舰正式入列,这艘拥有电磁弹射能力的新航母,被视为中国海军未来的核心平台。
而福建舰未来将搭载舰载版的攻击-21,这种舰载无人机正是攻击-11的“海上兄弟”,具备折叠翼、矢量推力等舰载特性,与歼-35、歼-15DT共同构建海军的“踹门”体系。
这说明,攻击-11的服役不只是空军的个别进展,而是整个军队体系升级的一部分。
![]()
陆海空天电网,各军种的作战样式正在同步转型,从传统平台主导,向智能化平台与信息化系统融合迈进。
而攻击-11承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击任务,它还可以执行电子干扰、战场诱饵、信息中继等多种角色,是一个多面手,更是一个“空中智脑”。
作战中,它既能自己决策,也能接受上级指令,具备强大的战场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是传统无人机无法比拟的。
![]()
这种体系化思维,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一代代武器、一轮轮演训、一项项改革逐步落实的结果。
攻击-11的出现,只是这个过程的阶段性成果,后面说不准还有更大的布局。
那么,面对中国的快速推进,外界尤其是美国,会怎么看待这一变化?
![]()
中美对比,路线已分明
美国其实在很早就提出了“忠诚僚机”概念,试图通过无人机协助有人战机作战,相关项目如XQ-58A、MQ-20等都曾公开展示,甚至还提出了“未来空战由一人控多机”的构想。
但这些计划大多停留在试验阶段,真正落地的进展缓慢,尤其是与第六代战机捆绑的CCA计划,因六代机发展迟滞而进展不顺。
![]()
相比之下,中国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思路,不等六代机成熟,而是直接以现有五代机为指挥核心,率先部署高性能无人平台,实现跨代协同。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节省了等待时间,让技术优势尽早转化为战斗力,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六代机体系铺设基础,实现平滑过渡。
更现实的是,这种“先部署、再优化”的思路,使得中国空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真正有战斗力的“人机混编”编队。
![]()
而从微电影中披露的细节来看,中国不仅完成了硬件部署,更完成了战术体系的构建,从电子干扰、信息引导,到指挥控制、打击协同,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规划,说明这不是一次表演,而是真正具备作战能力的模块化体系。
美国媒体对此反应强烈,甚至出现“震惊”“措手不及”等字眼,有分析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实现“实战超车”,而美方还在PPT阶段。
![]()
中国的节奏,是稳中有进,美方的进展,则受制于体制、预算与技术瓶颈,在未来战争逐步从技术主导发展到体系主导的环境下,这种差距会被不断放大。
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中国对战争形态变化的深刻理解,不是简单追求技术突破,而是强调“体系联动”“智能决策”“资源整合”,这才是未来战争的方向,也是中国空军真正领先一步的关键所在。
![]()
结语
攻击-11的正式服役,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展示,更不是短期的宣传热潮,而是中国空军体系化升级的真实写照。
它标志着,中国已率先完成“人机协同”实战部署,构建起新一代空中打击体系。
在未来空战中,谁能更早打出“第一波”,谁就能掌握主动,而中国,已经准备好了。
信息来源:
2025-11-11 13:14·人民日报 “玄龙”升空!有人无人协同画面首次亮相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