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匈奴占据河西,并与羌人联合,威胁汉王朝的安全。
汉武帝即位后,先后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战争,直至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占据河西,将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合。
![]()
汉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为巩固西北边防,汉武帝移民河西,在河西设立武威、酒泉二郡,公元前111年,又置张掖、敦煌二郡,并在敦煌郡设置了阳关、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
![]()
汉武帝为什么要设置两关,两关并存的意义何在?
一、两关的地理位置地理与交通路线不同
阳关位于敦煌西南约70公里的古董摊附近,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南靠阿尔金山,北邻库姆塔格沙漠。
![]()
阳关因地处玉门关以南而得名,是丝绸之路南道(于阗道)的起点,沿昆仑山北麓经楼兰(若羌)、于阗(和田)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或南亚。
阳关水源丰沛,但受匈奴势力影响较大,比较危险。
玉门关位于敦煌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滩上,地处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北依马鬃山余脉,南临祁连山脉,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约150公里,这里地势开阔,四周多为戈壁、荒漠与河流湖滩。
![]()
玉门关是丝绸之路北道(天山北道)的起点,沿天山南麓经车师(吐鲁番交河故城)、疏勒(喀什)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或西亚。
玉门关自然条件艰苦,但受匈奴的影响小,局势更稳定。
![]()
阳关和玉门关分别控制着丝绸之路南北两条主干线,若仅存其一,西域交通将失去一半通道,无法满足使团、商旅的多样化需求。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均选择北道玉门关,因其受匈奴威胁较小。
由此可见,阳关和玉门关分扼南北两道,缺一则会影响丝绸之路的通行效率,甚至造成丝绸之路的中断。
二、阳关和玉门关的功能和分工不
阳关侧重商贸与外交,是中原与西域诸国通使、贸易的主要通道。
汉代在阳关专门设置“阳关都尉”,管理中原与中亚、西亚的商贸和使者往来。
![]()
阳关烽燧
阳关遗址出土的铜箭头、古币等文物印证了当时的繁华。
玉门关侧重军事防御,是汉王朝驻军屯守的核心。
玉门关遗址核心遗存小方盘城、大方盘城及汉长城烽燧,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与补给体系。
![]()
玉门关
玉门关出土的“玉门都尉府”简牍(现藏敦煌研究院)记载了对出入关人员的严格管控,并证实了其军事职能。
《后汉书》记载此处“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可见其作为军政枢纽的繁忙。
由此可见,阳关和玉门关是军事防御与商贸通使的“双保险”。若仅保留一关,军事防御与商贸功能将难以兼顾,可能导致“军事安全与经济交流”顾此失彼。
三、对抗匈奴与控制西域的战略需要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只是打败了匈奴,匈奴势力盘踞西域,直至东汉时期,班超出西域,才将奴势力完全剿灭。
阳关道虽易受楼兰等国摇摆影响,但水源充足,适合大规模商队。
![]()
阳关大道
玉门关道虽环境恶劣,却因远离匈奴腹地而稳定。
阳关和玉门关形成了“南北呼应”的防御体系。
![]()
玉门关
敌人封锁一关,另一关可作为备用通道,确保丝绸之路不被完全切断。
虽然西汉后期匈奴曾多次袭扰阳关南道,玉门关任然稳定保障了丝绸之路北道的持续畅通。
由此可见,阳关和玉门关并存,是丝绸之路畅通的需求和保障。
![]()
玉门关
西汉对西域的开拓和控制,需同时满足军事防御、商使往来、和路线冗余三大需求。
阳关与玉门关的分工与互补,扼据要地,守望丝绸之路,保障了汉王朝对西域的有效控制,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由此可见西汉时期阳关和玉门关两关必须并存,无法相互替代。
到了敦煌才知道,西汉时期阳关和玉门关,两关并存的必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