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郸城县一家普通的烩面馆里,藏着最动人的温暖。老板周朝奎用“5块钱两碗面”的“成本谎言”,守护着困难老人的尊严,这份善举经网络传播后,收获众多网友点赞,让暖流涌动在豫东大地。一碗“够本”的烩面 一份“体面”的温暖
![]()
清晨的郸城县支农路北段,“家乡巧碗·捌佰碗烩面馆”的招牌格外醒目。店内桌椅整齐,后厨透明整洁,墙面最显眼的位置贴满了公益寻亲海报,照片上走失儿童的信息在灯光下格外清晰。老板周朝奎正忙着准备食材,妻子李玲玲在一旁打扫卫生,夫妻俩默契配合,为即将到来的午市做准备。谈及那碗引发关注的“5元烩面”,周朝奎的记忆依旧清晰。
面馆老板周朝奎说:“10月20号中午一点左右来了两位老人,穿着非常朴素,一位大爷一位大娘,到咱店里面要了一大碗和一小碗面,原价是18块钱,最后我看他们两个人年龄也太大了,也没啥经济收入,所以我就收了他5块钱,你要是一分钱不要吧,大爷会感觉到不好意思,也会感觉到尴尬,所以说就收了5块钱,其实人工、房租、电费等,咱也没有仔细算这些,就是随口一说留个成本价吧,让大爷高高兴兴吃饱回家不就好了。”
![]()
这碗被善意定价的烩面,看似偶然,实则是这对夫妻日常善举的一个缩影。翻开周朝奎的短视频账号,给卖菜、收废品的老人免费端上热饭的画面比比皆是。开店多年来,夫妇俩坚持对带父母就餐的食客送糟鱼,招牌“家乡巧碗”10元一份从不涨价,馒头免费不限量。而墙上的寻亲贴纸,是他年初主动联系公益组织贴上的,只为“多扩散一份信息,就多一份团圆的希望”。正如周朝奎所说,善意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生根发芽。
面馆老板周朝奎说:“好多客人来吃饭等餐的时候,都会无意间去看看万车寻亲,看看这些小孩是哪些地方的、在哪里丢失的、时间、地点等,总而言之贴上去就能起到宣传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去宣传、推广、传播,让更多的宝宝都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这些点点滴滴,不仅被镜头记录,更深深印在了老顾客们的心里。
![]()
顾客梁玉喜说:“哪个老爷爷的菜卖不完了、大爷大娘的菜卖不完了,老板给他包圆了,自己开饭店也用了,有时候老板也给捡垃圾、拾荒的大爷大娘送碗面、巧碗吃,包括店里贴的一些寻亲贴纸,虽然事儿不大,但是老板非常有格局,非常暖人心。”
正是这份日复一日的坚持,让那碗“5元烩面”所承载的善意,显得如此自然而真实。让周朝奎没想到的是,这条记录“5元两碗面”的短视频,在他个人账号上收获了9.1万次点赞。许多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这份“体面的善良”,众多在外的周口游子也留言表示春节返乡必去支持,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周朝奎依然保持着那份质朴的初心。
![]()
面馆老板周朝奎说:“我每天爱拍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5元烩面之后,没想到会在网上小‘火’一把。有很多朋友问我以后会不会把这个爱心传递一直坚持下去,我明确地告诉大家,虽然说咱的店小,但是一碗饭又值不了多少钱,咱可以给他免费提供,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把这个爱心传递到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记者手记:一碗“够本”的烩面,折射出小店最朴素的善意;一份“体面”的帮助,汇聚成网络上最温暖的共鸣。周朝奎夫妇用日复一日的小善,诠释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谛。这份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暖,不仅温暖了食客的胃,更温暖了一座城,也让更多人相信,善意不分大小,平凡亦能伟大。
戳这里关注我,看更多周口新闻
![]()
![]()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田超 郸城台
责 编:胡艳萍
审 核:彭 锴
监 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