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研究员乌镇峰会的一句:“AI将在10-20年取代大多数人的工作。”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我心头一紧,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个消息,会不会也在盘算自己的工作还能干几年?能不能撑到退休?
当然了,我写这个文章目的不是吓唬大家,制造焦虑。做为一个专研“生存”的自媒体人,今天和各位探讨一下普通人也能立刻上手的“抗ai替代”的行动计划。
![]()
哪些工作被替代可能性最高呢?我做了个“三维评估模型”,任何一个职业,都逃不出这三个维度。
维度一:重复性系数(公式化程度)
比如流水线工人,基础会计,工作内容高度可预测,这就是ai最先吞噬的“肥肉”。
维度二:创造性系数(非标决策程度)
比如顶尖的战略顾问,艺术家等等,靠的是创造力,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ai短期内只能模仿,难以超越。
维度三:数据依赖性
需要依赖固定规则,固定模式做出回应判断的,比如客服,危险;但是需要根据复杂人际关系中做协调的项目经理等,稳当!
![]()
来来来,各位现在可以用这个模型给自己的工作打打分了。
话又说回来,大家也不要慌,看清了方向,那就好办了。要知道咱们的目标不是成为AI专家,我们普通人也能打造AI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看清风险就别躺平,咱们普通人的出路,不是去造AI,而是让自己变成‘人机合作’里,那个永远不可替代的“人”。
动作一:不当“专家”,当“操盘手”
别再死磕一个技能到顶尖了,那正好是AI要攻破的“堡垒”。你要学会打“技能组合拳”。
比如你是个程序员,光卷代码不行,你得去学点心理学,参与设计更懂用户的产品;你去学点短视频剪辑,就能把你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拍出来,打造个人品牌。“代码+心理”或“代码+表达”,这就是你的护城河。 AI会写代码,但它永远不懂人为什么而焦虑。
![]()
动作二:不练“技能”,练“内功”
忘掉那些花哨的技能名字。未来十年,最值钱的是你这三项内功:
1. 一眼看透本质的能力: 别人在想AI取代一切了我该怎么办?你能冷静地问一句:它取代的到底是哪个环节?我这个环节能被量化吗?
2. 搞定人和事的能力: AI能生成漂亮的方案,但推动各部门合作、安抚客户情绪、在酒桌上把合同谈下来,这些需要温度和人情的活儿,AI却束手无策。
3. 无中生有的能力: AI能做1到100的优化,但从0到1的灵感,比如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一个绝妙的营销点子,源头还是人类的灵感。
![]()
动作三:把AI当“副驾驶”
从现在起,把你手机里的AI软件,当成你新招的,不要工资的,全天待命的,知识渊博的”实习生”。
你的新工作流应该是:你来做决策和审核, 让AI去执行和初稿
比如你今天要写报告,过去自己憋一整天,然后绝望地等deadline 。
现在呢,你就给AI下指令:“给我一份关于XX市场的分析框架,要包含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三个趋势。” AI生成初稿 ,你基于经验和判断来修改、纠错、给这份报告注入灵魂。
你的核心价值,从执行者是不是变成了决策者和质量把关人?
![]()
AI不会让你失业,但是会用AI的人,迟早会让不会用AI的人失业。
看到这里,你已经超过了90%只会焦虑的人。现在,你是行动派,在评论区,用以下格式留下你的‘‘生存计划”
“我的身份:_____(如:设计师/会计/销售)”
“我明天要做的第一件事:_____(如:用AI帮我生成5个设计灵感/研究怎么用AI自动处理报表/学习一下竞品的短视频话术)”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别担心被AI取代,要警惕的是被它“驯化”。如果它让你更焦虑、更盲从,那就果断掀了桌子。记住,工具永远是工具,你才是下棋的人!
我是江灼,你的免费军师,咱们一起,把AI这柄剑握在自己手里,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