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死军迷,吓死美国,福建舰入列不到一个星期,解放军又有王炸来了!这次又是什么武器亮相呢?
11号,解放军空军迎来成立76周年纪念日。在解放军空军发布的主题微电影《梦远》中,攻击-11隐身无人机公开亮相,意味着其已正式服役,此时距离福建舰入列,刚刚过去6天而已。
攻击-11的服役,标志着西太最强打击编队成型。
![]()
攻击机?不,是踹门的神器
就在中国空军成立76周年的那个特别日子,一部名叫《梦远》的微电影悄然上线,片子里一个幽灵般的身影,让无数军迷瞬间沸腾。
那,就是攻击-11(GJ-11)无人机,代号“利剑”。它的亮相,不仅仅是多了一款新装备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宣告了它的正式服役。
![]()
这个时间点挑得相当有意思。就在“福建舰”航母官宣入列后的第六天,空军的“王炸”就跟着甩了出来。这种紧凑的节奏,仿佛在对外界说,好戏还在后头呢。
要知道,这款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飞翼布局无人机,从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的首次公开展示,到今天,它已经磨砺成了一把真正的“利剑”。
![]()
提起攻击机,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配合地面部队搞战术协同,或者觉得它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像F/A-18“大黄蜂”那样的多用途战斗机挤压得差不多了。
毕竟,比起能飞得更远、炸得更狠的战略轰炸机,传统攻击机显得有点不上不下。
![]()
但GJ-11的出现,根本就不是为了跟谁抢活儿干,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全新的战术维度。
它那科幻感十足的飞翼式气动布局,可不是为了好看。这是全球第一款正式列装的此类无人作战飞机,天生就是为了隐身。
![]()
它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小到什么程度?外界普遍认为,其数值在0.0001到0.001平方米之间。说白了,在雷达屏幕上,它可能就跟一只昆虫差不多大。
再加上武器全部收纳在内置弹舱里,进一步强化了隐蔽性。这种极致的隐身性能,赋予了它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踹门神器”。
![]()
当对方拥有密不透风的防空网络时,传统飞机飞过去就是九死一生。但GJ-11可以像一个幽灵,悄无声息地撕开防线。它的任务不是倾泻火力,而是执行“外科手术”。
凭借可以携带8枚精确制导炸弹或者2枚重型导弹的能力,以及高达0.8米的命中精度,它能直捣黄龙,精确猎杀指挥中心、雷达站这类高价值战略目标。
![]()
一旦这些节点被瘫痪,整个防御体系也就垮了一半。
相比之下,美国曾经备受瞩目的X-47B飞翼无人机项目,最后却无声无息地被取消了。这背后反映出的,或许正是中美在无人作战飞机发展路径上的不同抉择与考量。
一个选择了大胆实践,快速列装。另一个则可能在更庞大的体系规划中反复权衡,最终错失了先机。
![]()
谁才是真正的AI空战
《梦远》微电影里,一个画面让行家们倒吸一口凉气:有人驾驶的战斗机与GJ-11无人机在空中实现了协同作战。
这可是解放军第一次公开展示这样的场景,它所揭示的,是一种空战理论的根本性变革。
![]()
这就是所谓的“有人/无人协同”(MUM-T),目标是让无人机成为飞行员的超级传感器、武器站和贴身护卫,极大地提升有人战机的综合作战能力。
空战,正在从以单个平台性能为核心的“平台中心战”,朝着一个更高级的形态演进。
![]()
而在这条赛道上,美国虽然起步很早,早在2015年就启动了“忠诚僚机”项目,近十年来更是整合了“低成本可消耗无人机技术”、“天空堡”等多个概念,推出了XQ-58A“女武神”这样的原型机,但在真正形成部队战斗力的实战化方面,却显得步履蹒跚。
![]()
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实实在在的。首先是AI水平。目前美军的无人机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人在回路”的遥控阶段,自主协同能力不足,更依赖预设好的飞行方案和后座飞行员的实时监控。
其次是通信瓶颈。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如何保证数据链不被干扰,信号不失真、不丢失,始终是个大难题。
![]()
虽然美国正在研发“有人/无人混编战术接口”技术来应对,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更要命的是平台依赖。美国的“协同作战飞机”(CCA)项目,与他们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进度被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
当六代机项目本身就出现滞后时,CCA的推进自然也就受到了严重影响。这种体系性的惯性,让庞大的军事机器在转向时显得异常笨重。
就连美国前空军部长肯德尔也曾坦率承认,中国的无人僚机项目更为先进。
![]()
这番话的背后,或许正是看到了中国不受既有体系的束缚,通过GJ-11这样的项目实践,在应用层面实现了“小步快跑”的突破,展现出惊人的后发优势。
情报部门:真的处理不过来
中国军工的“快”,本身已经成了一种战略。前脚“福建舰”刚入列,后脚攻击-11就官宣服役,这种接连不断的“上新”,给对手带来了巨大的情报处理压力和心理震撼。
![]()
有美国军事网站的文章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情报机构现在有点“措手不及”,面对来自中国的大量新情报,他们的人手和时间根本不够用。
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情报的收集难题了,而是一种认知框架上的巨大冲击。
![]()
当一个对手的技术发展速度和方向,完全超出了你原有的评估模型和预判框架时,你所有的应对策略都可能瞬间失效,从而陷入战略被动。
GJ-11的出现,就是这样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它激起的涟漪,正在动摇对方的战略自信。
![]()
在这种巨大的认知失衡面前,一种有趣的现象出现了。部分美国人士开始试图宣称,中国公布的这些先进装备“都是假的”,企图用这种方式来挽回一点颜面。
然而,这种苍白的“否认”,与其说是基于事实的判断,不如说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
它恰恰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面对技术被快速追赶甚至超越时,那种混杂着焦虑、无力与不安的深层恐惧。
这种反应,反而从侧面印证了我们的技术突破,所带来的战略冲击力究竟有多么强大。
![]()
结语
攻击-11的正式服役,绝对是观察未来战争形态演变的一个绝佳窗口。
它所代表的,已经远远超出一款硬件装备的范畴。从颠覆传统战术定位的“踹门神器”,到引领作战理论革新的“智能协同”载体,再到在战略心理层面制造“迷雾”的快节奏迭代,这把“利剑”的锋芒,直指未来。
![]()
它清晰地告诉我们,未来大国间的军事竞争,将不再仅仅是武器平台的简单对决,而是技术迭代速度、作战理论创新以及认知博弈的综合较量。
而在这场全新的竞赛中,我们显然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