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已成文化现象的揽佬,引人瞩目又耐人寻味。
今年初,他的歌曲《八方来财》获得网易云音乐中文说唱音乐“年度单曲奖”,但作品并未因奖项的肯定而出圈,倒是在被抖音博主抽象为“来财,来”的短视频动画后爆火。无独有偶,几个月后,另一首歌《大展鸿图》也是借助“不齐舞团”的短视频舞蹈二创异军突起,不仅红遍海峡两岸——很多学校的毕业典礼都以这首歌欢送毕业生,也火到了大洋彼岸——纽约林肯中心广场上千人齐跳“大展鸿图”舞。
![]()
歌曲风靡带给揽佬的并不都是好口碑。流媒体平台上不少听众鄙夷《八方来财》低智且低俗,《大展鸿图》更是“土到爆炸”,认为这些歌简直是“文化垃圾”。网络上数以百万计的红心收藏和尖锐的负面声音形成的争议持续了半年,让事态明朗化的却是一个可能会引起更大争议的事件:七月,揽佬超越周杰伦,以302万月听众数登顶海外音乐播放平台Spotify华语歌手榜。歌迷们的震惊还未及发酵,就被揽佬随后接连不断的出海捷报冲散:八月,揽佬在Spotify的月听众突破500万,创下华语歌手最高纪录,后续报道称,在You Tube Music上,他的音频、视频综合月听众数已高达3.5亿。
![]()
在成功出海的现实面前,关于揽佬的争议似乎已见分晓,但问题也得到了延伸:为什么国内对他作品的评价会如此两极分化?备受争议的音乐又为何会让海外听众如此上头?
多重“误读”导致口碑分裂
《八方来财》里那句“来财,来”像句咒语,既为揽佬打开了成功之门,也让其作品饱受诟病。短视频博主把这句魔咒从原曲中切出来作为二创的BGM,各种戏仿迅速形成病毒式传播,热衷玩梗的年轻人像捡到了宝,释放想象力造出“八方来裁”等无数网络迷因(meme)。来财梗网络狂欢的同时,也让不少路人心生厌恶,尤其那毫无营养且无脑重复的念叨再配上揽佬梦呓般的腔调,反感者直斥其为“降智神曲”。
短视频对歌曲的异化传播,造成了第一层口碑分裂,而当大家去听原作时,更多的争议出现了。
有人质疑揽佬歌曲的音乐性和原创性,认为他在flow(歌词的韵脚、断句、律动)设计方面太过平淡,缺乏技术性且语调随意而轻佻,谈不上韵律美感,反而透着市井混混的流里流气。他的歌里的确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材料,但那都采样自现成作品,歌曲的beats(节奏音轨)也有专人制作,他的所谓“作词、作曲”就是跟着伴奏聊些“社会天”,还时常前言不搭后语。
![]()
但是,在不少内行人看来,揽佬的“孟菲斯说唱”风味地道,而且善于融入经典国风音乐素材,再加他独特的方言声调和断句处理,创新出独具魅力的“揽式孟菲斯”。揽佬的歌偏好以复古的音乐采样加上冷酷凌厉的鼓机节奏,营造出疏离冷峻又亦真亦幻的氛围,他的说唱语气松弛、flow平顺,与音乐相得益彰,若加以留意,还能听出那慵懒的腔调里透着几分戏谑、几分讥讽、几分老江湖的狡黠,自成一格。
一条高赞评论写道:“(揽佬)拿命选beats,拿小脑写词”,可见即便是认可揽佬音乐品位的听众,也不见得喜欢他的词。揶揄揽佬写词“不过大脑”好像不是没道理,“道路两旁种棕榈树,我到内陆种棕榈树,园林局打电话给我,说我有病喔”(《绿化带》),这样的歌词令人莫名其妙。更“过分”的是,揽佬把歌词进一步抽象为“绿化带”这样的关键词,跟那句“来财”一样念咒般重复。
如果就此评判他写词低智无聊,恰恰是中了他的圈套。耐心听完整首歌就会发现,揽佬在用春秋笔法,揭露个别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乱象,而搞抽象则是一面转移视线、一面加强讽刺力度。类似这般初听无厘头、实则话里有话的词,在揽佬歌中并不鲜见,他的叙事策略,是在逻辑跳脱甚至自相矛盾中,点到为止地展示世态洞察和市井智慧。
揽佬作品中,求财和求神是两大主题。他毫不掩饰地给专辑取名《顺风顺水顺财神》《八方来财》,歌里不是“来财”“香车豪宅”、就是“虔诚拜三拜”“关公都点头”,再加上他在MV中常以PO LO衫加墨镜的商务派头或花衬衫加金链子的暴发户形象示人,难免让人觉得又俗又土。然而,尽管他直白歌唱金钱,却更多在表达对创造财富的渴望(“揽佬要没钱也得搏命揾”)而非炫富。更有趣的是,他通常把求财与求神贯通,歌曲《六爻》和《因果》中反复出现叠句“老天保佑金山银山前路有,老天教唆别管江湖龙虎斗,老天叮嘱这辈子我善不丢”,劝诫大家既要闷声发财、又需心存善念,因为因果循环“天在看”。如此一来,他就把老百姓的现实需求和精神寄托调和平衡求得自洽,形成可参照的朴素的生活哲学。他在歌中屡屡提到尊奉道义,且不论这是否出于对江湖规矩或宿命论的敬畏,其表达本身符合老百姓认同的伦理观念,也让《八方来财》《大展鸿图》这样的“吉祥歌”不同于拜金与迷信的低俗趣味,有了被广泛接受的基础。
![]()
毫无疑问,揽佬的歌根本不是短视频切片中呈现的那般简单,乐评人耳帝总结道:揽佬的歌里有“重利拜神、蝇营狗苟的市井图景,有茶楼酒肆间的闲话人情、发财梦里的民间欲望、商帮运转的社会观察”,充满了真实的广式人情与粤闽生活气息。真实描绘世间百态的作品无疑是复杂的,揽佬创作中的言浅意深留出了巨大的阐释空间,媒介的多样已使作品在传播链路中一再扭曲变形,立场的多元又让文本在接受过程中分生出各种解读,争议在各方“误读”中层出不穷,而揽佬也在争议中越来越红。
别样“误读”激发出海盛况
对比在国内饱受争议,揽佬的国际反馈出奇地好。《八方来财》和《大展鸿图》进入Spotify全球歌曲榜前50名,也在英国、德国、印度、土耳其、埃及等数十个国家的榜单中位居前列,其热度全球蔓延,影响力远超一般区域性热门歌曲。在TikTok等短视频平台上,揽佬的歌引发大范围二创热潮,《大展鸿图》的标志性舞蹈被全球网友争相翻跳,引来国外知名艺人“蹭热度”,以其为背景音乐的二创视频有数十万个,各种肤色的人们以各种口音高歌“别墅里面唱K”。
![]()
惊人的“战绩”表明,揽佬的全球影响力不止由海外华人贡献,大量不懂中文的外国听众也喜欢他的歌。听不懂词,也能陶醉其中?看看视频网站上老外们的听歌反应就知道所言不虚。当揽佬歌曲前奏中粤剧《帝女花》《西游记》“天府乐”等中华气韵馥郁的音调传来,他们立刻被其神秘与美妙所吸引;随后强力的节拍突然炸开,那种源自黑人音乐、现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通行文化的对身体律动的需求瞬间满足,爽感溢于言表。中国传统音乐的优雅飘逸与嘻哈音乐的强劲动力,在揽佬的歌中撞击、融合,产生奇妙的感染力,音乐成为世界语言,在不同文化群体中达成了“情感通约性”,外国网友的评论一语中的:“Understanding0%,Vibing100%(理解0%,共鸣100%)”。
从这一视角倒推,语言壁垒和文化差异反而为揽佬歌曲在海外传播送上“神助攻”,无形中过滤掉了歌词在中文世界的那些争议。无脑重复的词,在外国听众听来已经与其他音轨融为一体,加强了音乐律动构建与氛围营造。而当他们试图通过“机翻”了解歌词意思时,更有趣的情况发生了:揽佬歌里的求神敬天不再是迷信,而被理解为虔诚的信仰,求财也不再是拜金,而是对大家过上好日子的祝福,连他“轻佻”的口音,也被听腻了黑人嘻哈音乐中好勇斗狠的听众认作友善的表达。
诚然,揽佬的作品出海后,在“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作用下,已经被更大程度地“误读”,但不容忽视的传播效果又客观呈现出某种启示:文化出海不必局限于意蕴深邃、典雅庄正的“国家名片”,有时,剥离复杂内涵,以减法智慧突出具有直接感染力的表层符号,以生动鲜活的草根文化、大众文艺“平滑出海”,反而能无障碍唤起共鸣,实现更有效的触达。
如今,文艺作品往往不是意义固定的成品,而是在不同语境中不断被解读重构的动态存在。今天的土味争议可能成为明天的文化潮流,本土的“审美禁忌”或许在海外就成了魅力亮点。当我们主动理解不同语境下的审美逻辑,既坚守文化根脉,又保持开放包容,或许能让更多文艺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实现从“争议”到“认同”的转化,让本土文化真正在全球舞台上“大展鸿图”。
原标题:《理解 0%,共鸣 100%!揽佬何以让全球粉丝如此上头?》
栏目主编:邵岭 文字编辑:徐璐明
来源:作者:赵朴(流行音乐专业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