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安理会聚焦“气候安全”议题,现场却因美方代表的挑衅言论而骤然升温,美方不仅点名指责中国为发展经济而大量排放污染,还自诩为全球环保“榜样”,试图将气候责任转嫁他国。
这一言论立刻引发强烈回应,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以详实数据驳斥美方:无论人均排放还是历史累计排放,美国都远超中国,且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表现出极大不稳定性——两度退出《巴黎协定》,甚至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公然否认气候变化。
![]()
耿爽强调,中国始终愿意与各方合作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但绝不接受无端指责,更不会被动“背锅”;事实和数据已摆在眼前,讨论应回归理性与规则。
美国的气候政策困境,并非始于某一任政府,而是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延续,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环保政策遭遇重创,环保署被列入“清洗”名单,计划裁员近4000人,已有数百名专业人员被解雇。
![]()
13个联邦部门科学家联合完成的气候报告一度面临删除或拖延发布,政府文件中甚至被禁止使用“气候变化”这一术语。
环保署网站上的“清洁电力计划”等重要内容也被悄然撤下,专业机构本应在气候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却因政治干预而空洞无力,科学与政策的联系被人为割裂。
美国气候政策的摇摆,与能源利益集团的深度介入密不可分,特朗普背后有科氏工业等页岩油气巨头,严格的气候管控被视为对其利益的直接威胁。
![]()
政策因此长期倾向化石能源:阿拉斯加2300万英亩国家石油储备区重新开放,油气开采特许费降低,企业成本大幅减少,为推动项目进展,甚至试图修改《濒危物种法》,将破坏濒危动物栖息地定义为“不伤害”,令开采活动对鲸鱼、海龟等生物的影响被“合法化”。
这些举措不仅损害生态环境,也让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公信力持续下滑。
更为深刻的是,美国政治极化早已将气候问题裹挟进党争,以加州高铁项目为例,作为绿色交通典范,每年可减少150万吨碳排放,历时16年、耗资150亿美元,已完成113公里轨道和50多座桥梁。
![]()
然而因加州属于民主党阵营,项目在联邦层面屡遭阻挠,两次被收回联邦资金,共计41.75亿美元。
绿色项目的技术和经济价值被政治利益所吞噬,充分暴露出美国在气候治理上系统性乏力和信誉危机。
![]()
国际社会对此也有清晰态度,巴西总统卢拉坚决反对气候问题被政治化;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必须遵守《巴黎协定》;哥伦比亚、智利领导人公开批评特朗普为“气候骗子”;英国首相斯塔默感慨气候共识被撕裂。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敦促发达国家拿出实际行动,不再“只说不做”,欧盟等经济体已提交2035年减排计划,步伐坚定,而美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表现却拖沓迟缓,缺乏实质行动。
![]()
这场安理会交锋,归根结底不是谁能压制谁的声音,而是谁能真正脚踏实地、负责任地行动,耿爽的回应凝练为三个关键词:底线、数据、合作。
底线代表中国的坚定立场,数据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合作则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唯一途径,中国不惧对话,也不怕被放大镜审视,但必须坚持事实和规则,坚决反对气候议题被当作地缘政治工具。
实质上美国关心的并非全球气候变暖,而是自身霸权的稳固,美方试图通过抹黑中国转移国内矛盾,掩盖自身治理失效。
![]()
同时美国希望改写游戏规则,以“主要排放体”为由,否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国际基本原则,逼迫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为西方数百年污染买单,从而拖慢中国发展步伐,维护自身霸主地位。
然而这一次美国的算盘已经落空,中国已不再是被动应对的对象,而是有能力、也有意愿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主动作为。
![]()
中国准备在任何领域与美国展开坦诚、平等的较量,历史的天平正在向那些真正为人类未来负责的行动者倾斜,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如果美国继续固守单边主义和旧有思维,最终只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这是历史的必然,气候议题的交锋,远不止于环境本身,更是对“公心与私利”的公开检验。
![]()
世界已经开始尊重那些以实际行动推动人类进步的国家,而不是只会空谈口号的政客,当一个大国以实干取代口号,全球自然会给予它应有的尊重与掌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