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空联动 港城融合
唐山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师源 韩冬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是民生幸福的温暖纽带。
从唐山市区出发,乘高铁半个多小时可抵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驾车1小时可抵达天津,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唐山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四大领域持续发力,构建“陆空联动、港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仅让群众出行更便捷、货物流转更高效,更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
11月5日拍摄的唐山西站。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摄
高铁破壁垒
织就“1小时通勤圈”
“以前,周日就得赶火车回北京上班。现在,周一早上坐高铁1个多小时就能到,每周能多陪孩子一整晚!”在唐山站检票口,常年往返京唐两地的刘晓宇手持车票,对京唐城际铁路带来的便利由衷夸赞。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关键工程,京唐城际铁路自2022年12月燕郊至唐山段开通以来,已将两地通勤时间从2小时以上压缩至最快1小时3分钟。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段进入联调联试冲刺阶段,今年底全线通车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至唐山站最快仅需39分钟。
不是同城,胜似同城。京唐城际铁路让“京津研发,唐山转化”搭上了城际快车。
河北第六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京唐城际铁路唐山西站附近,总经理杨胜为的通勤方式从2.5小时自驾,变为1小时高铁。
“途中能休息,能处理工作,比开车省心太多。”杨胜为透露,当初企业选择落户唐山高新区,便捷的轨道交通是关键考量因素。企业总部在北京丰台,员工往来、客户参观都可以从北京坐高铁到唐山西站,随后乘车10分钟就能到达唐山公司。
凭借京唐城际铁路便利性,河北第六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视觉检测系统、机械臂协作执行等先进技术,推动“北京创意”与“唐山制造”深度融合,先后与唐山近30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不仅推动了企业发展,而且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
不仅仅带来出行便利,京唐城际更成为产业协同的“加速器”。它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打破了资源流动的壁垒。沿线城市借助交通优势,加速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推动京津冀产业链深度融合。
![]()
9月17日拍摄的秦唐高速。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摄
公路通全域
畅通“大动脉”与“微循环”
“以前去丰南走亲戚,绕国道得1个多小时,现在走高速仅半小时就能到!”9月28日秦唐高速主线通车,滦州居民张鹏飞成为受益者。
作为唐山东南部重要货运通道,秦唐高速全线总长74.54公里,串联滦州、古冶、滦南、丰南4个县(市、区),填补了区域高速路网空白,更成为连通天津的第三条快速通道,进一步优化了京津冀高速路网布局。
京秦高速遵化至唐秦界段通车,与京哈高速形成“双通道”,缓解货运压力;迁曹高速全线贯通,助力唐山港货物直达内蒙古、山西等内陆腹地;津冀对接项目隆六路通车,天津蓟州与唐山遵化往来时间缩短一半,沿线农产品当天即可进入天津市场……从单条线路的突破到路网体系的建成,唐山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一条条新建、改扩建的公路正成为区域连接的“动脉血管”。
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唐山完成公路投资304亿元,新增高速公路192公里、普通干线公路94.9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6.39公里,“主干通达、支脉延伸”的公路网络体系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的完善,不仅便利了企业物流运输,而且拉近了唐山与京津冀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
公路建设不仅有贯通区域的“大动脉”,更有畅通乡村的“微循环”。丰南区运河景观道改造后,东田庄乡崔庄户村到城区的时间从1小时缩至20分钟,带动村里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滦州市,在主干道打造“三季花不断、四季景不同”的景观带,让农村公路成为乡村旅游“引流线”……截至2024年底,唐山农村公路总里程数超1.8万公里,提前实现“乡镇通三级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目标,4个县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
近日,在唐山三女河机场,一架飞机正准备起飞。唐山三女河机场供图
机场提能级
架起跨区域“空中桥梁”
“周五下班从上海浦东飞唐山,两小时就能落地。”在上海工作的唐山人刘超说,“家门口”的机场让跨城生活变简单。
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唐山三女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9414人次、飞机起降142架次,两项数据同比分别提升30.74%、33.96%。
唐山三女河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唐山至成都、海口、重庆、武汉航线客座率逾93%,上海、昆明、西安等航线客座率也大幅提升。同时,也有来自通航城市的大量旅客赴唐山及周边地区旅游。
航线加密与直飞便利,直接带动旅客吞吐量稳步增长。今年1至10月,唐山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1%,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支线机场。
唐山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再创新高的同时,货运业务也实现质量齐增。如今,迁西板栗、玉田白菜早上空运,中午就能摆上广州餐桌;海南热带水果、云南鲜花也通过“空中桥梁”进入唐山。
近年来,唐山机场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优化航线网络、提升物流服务等措施,不断增强货运能力和货物运输便捷性,确保货物能够快速、安全地装卸与转运。今年前10个月,机场货邮吞吐量541吨,同比增长58.5%。
硬件升级与服务优化,则为机场能级跃升筑牢根基。随着候机楼改造完工,机场年保障能力从50万人次提升至100万人次。
港口强联动
打造“陆海物流枢纽”
走进唐山港京唐港区,智慧化气息扑面而来:智慧码头控制中心的操控员轻拨手柄操控千米之外吊装作业,无人集疏运卡车将集装箱准确运往指定区域,穿越式双小车自动化岸桥以每小时108标箱的效率作业。
作为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港口是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唐山港以基础设施“加数”,促航运发展“提速”,先后推动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智慧化改造、曹妃甸港区大宗散货码头功能优化提升项目入选全国首批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河北首个港口零碳运输线路试点落地,为京津冀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经验。
航线拓展让产品“出海”更便捷。唐山港先后开通至日本关东港、韩国平泽港、越南胡志明港等集装箱班轮航线,总数达47条,覆盖日韩及东南亚12个基本港。2024年,唐山港借助京唐港—上海港的高密度内外贸同船航线,开通河北港口首条远洋航线“美西快线”,服务冀货出海、国货出海能力不断提升。
持续健全港陆联动的物流格局。唐山港在新疆、内蒙古等地新建20个内陆港,总数达62个,形成覆盖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东西互动、海陆统筹的运输网络,西北煤炭、矿产经铁路直达港口出海,京津冀汽车、机械装备运往全球,区域协同发展更具活力。
2021年至今,唐山港完成投资150亿元,新增19个生产性泊位。目前,港口货物吞吐总量达38.48亿吨,连续5年位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为京津冀地区大宗商品运输、工业原材料供应提供了稳定保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