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民论坛锐评 | 推进移风易俗须破立并举、久久为功

0
分享至



从“红包折角即返还”的洒脱,到简办婚礼资助学童的善举……当下,一股从简从新的婚俗风尚,正悄然在青年中形成新的潮流。这些新式礼俗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新时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新理解、新追求。

11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移风易俗当破解“惯性难题”》一文直指症结:婚丧嫁娶礼俗的走偏,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和心理成因,要想在更大范围推动重内涵、轻排场的新礼俗,亦需要辨症施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移风易俗,绝非简单的摒弃旧规,而是一场关乎社会心理与行为模式的深刻变迁,须破立并举、久久为功,方能引领文明新风根深叶茂。

如果婚礼靠演技,丧礼讲排场,仪式就失去本真。我国每年因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造成的浪费数目惊人,不少年轻人表示深受人情债困扰。要破除这种重形式轻实质的积弊,就必须让情感回归本位。广东佛山“红包返还”、山东临沂“婚礼助学”,这些创新做法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在于其找回了礼俗最本真的意义,即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正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言“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倡导的是重人品轻财礼的淳朴风尚。这种价值取向,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高价彩礼、奢华宴请等陋习,让真情实感异化为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农村地区,彩礼金额甚至达到当地农民年均收入的数十倍,一些家庭因婚致贫、因礼返贫。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用深厚的文化内涵取代浮躁的物质攀比。广东湛江的“喜事植树”将人生庆典融入生态文明,江西赣州的“复古公交专线”让婚俗与地方文化交相辉映,这些创新实践让仪式超越浅层的物质比较,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让传统礼俗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移风易俗最忌“一刀切”。我国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须尊重文化差异。民政部分批确定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探索不同路径,有的专注治理高价彩礼,有的侧重婚俗创新,这种分类指导体现了对地方特色的尊重。古人云:“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教化应在尊重习俗的基础上推行,让新的礼俗形式既彰显时代精神,又浸润地方特色。

移风易俗要取得实效,须实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浙江海宁市推行“俭宴方案”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通过设立“文明宴席示范点”、制定《文明办宴公约》等举措,让群众看到实效、得到实惠,从而主动拥抱新风尚。这种通过典型引路、让群众在切身感受中自觉跟进的做法,远比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更为有效。“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只有当新的礼俗成为人们内心的真诚选择,移风易俗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移风易俗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需破旧立新的勇气与坚守的智慧。既破除陈规陋习的束缚,又避免出现文化传承的断层。坚持在革除陋习的同时建设新风,在尊重传统中创新发展,我们定能看到文明新风吹遍神州,让现代礼俗既延续文化血脉,又彰显时代精神,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责任编辑 | 常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论坛 incentive-icons
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网,有价值的思想
8080文章数 373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