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朋友去市中医院,发现挂号处贴了张新通知:部分中医项目将调整医保报销范围。队伍里一位大姐嘟囔:“现在看个中医,怎么越来越像自费了?”
确实,我翻了翻今年的医疗政策文件,发现从2025年起,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项目将逐步退出医保目录。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中医院的门诊量却比三年前增长了四成。这个变化,关系到每个爱看中医的普通人。
![]()
01 政策转向:这些项目要自费了
在朝阳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的李医生刚给最后一位患者起针。“下个月开始,普通针灸就要完全自费了。”她指着诊室门口的公告说,“现在很多老患者都在抓紧做治疗。”
我仔细研究了医保目录调整清单,发现除了普通针灸,中药膏方、部分推拿项目也将转为自费。不过,治疗性针灸、骨折整复等治疗项目仍在医保范围内。
“其实早有征兆。”李医生擦着额头的汗说,“去年开始,医保对中医项目的报销就在逐步收紧。这是要把医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02 需求反升:年轻人为何迷上中医?
有意思的是,就在医保收紧的同时,中医门诊却迎来了一批新客人。
在东城区一家私立中医馆,我遇到了28岁的程序员小张。他每周都来做推拿:“加班多了,颈椎受不了。西医让做理疗,但我觉得中医推拿更对症。”
这家医馆的负责人告诉我,今年25-35岁的患者比去年多了五成。“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亚健康问题多,他们愿意自费来找我们调理。”
我朋友就是其中之一。她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长期失眠,最近开始自费喝中药。“一个月八百多,虽然贵点,但能睡个好觉就值。”
03 精打细算:明年怎么看病更划算?
面对这些变化,普通患者该怎么办?我总结了几个实在的建议:
首选社区医院。虽然部分项目要自费,但社区医院的收费比私立医馆便宜不少。一次针灸,私立可能要200元,社区医院只要80元。
抓住医保尾巴。治疗性的项目还在报销范围内。比如面瘫的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推拿治疗,只要医生在病历上写清楚诊断,依然可以走医保。
考虑商业保险。现在不少商业医疗险已经把中医门诊纳入保障范围。我对比了几款产品,年交2000元左右的产品,能覆盖2万元的中医治疗费用。
灵活搭配就诊。可以把医保范围内的治疗放在公立医院,自费的调理项目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社区中医馆。
昨天,我又在中医馆遇到那位大姐。她笑着说:“想明白了,该医保的走医保,该自费的就自费。只要能把老毛病治好,这钱花得值。”
确实,中医正在回归它本来的位置——既是医疗手段,也是生活方式。在政策调整期,我们更需要做个明白人,既懂调理身体,也会精打细算。
你今年看过中医吗?是走医保还是自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