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也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
我是坐在同一个部门的普通员工。上周末,传来一个小道消息:阿泽跟他女朋友结婚了,没通知任何同事,只是发了几张照片和喜糖。那天早晨的公司大厅,我看见他独自站在角落,手里那盒喜糖显得格外醒目。没有人围着他热闹,反而有人在窃窃私语,场面有点尴尬。
午饭时间,同事们尝试凑桌聊聊工作和生活。人人都在等一个小小的问题解答:为什么没通知大家?阿泽蹲在靠窗的角落,餐盘里的红烧肉还剩大半,青椒炒蛋几乎没动。他抬头看了一眼,语气像是从来不需要解释:“我想一个人做决定,婚姻是私事,工作不该被个人生活绑架。”说完把话筒塞回味道里,仿佛要把所有好奇都埋在碗里。
当他被同事邀请去拼桌,他直接把没吃完的饭倒进垃圾桶,转身就走。看起来像是一个习惯性关门的动作,谁也没来得及追问,他也没有回头看人一眼。阿泽在工作里沉默、在私事里封死了所有不必要的回音。
下午开会,领导点名表扬他的项目完成度高。他却低着头玩笔,把笔帽拆了装装又拆,完全没把注意力放在场面上。会后同事递来几个问题,想要请教他,他直接把文件往桌上一扔,扣件和夹子都散落一地。一个女同事拾起滚到脚边的扣子想还给他,他没看就推门走了。现场的气氛像被按了一下静音键,空气只剩下尴尬和不解。
![]()
下班时分,五点半的停车场里,保安问要不要帮忙,他偏要钻回车里,把音乐开到最大声。车窗震动,踩着节拍的摇滚像是要把所有人往外震开。晚间团建吃火锅,大家特意给他留了靠领导的位置。结果他进门看到那阵势,直接转身就往外走,部门主任追出去拉他胳膊,他把主任的眼镜碰掉,眼镜歪着,一只腿用透明胶粘着,像一场戏剧的道具突然断裂。
茶水间的微波炉响着,香味飘满屋。阿泽端着泡面从旁边经过,连盖子都没掀开。有人招呼他尝块炸鸡,他手一抖,汤汁洒在衬衫袖口。整个日常像被一根看不见的线拉紧,所有关心都被他一刀两断地切回了私人的边界。
![]()
我也在想,这样的冷漠是不是有原因。后来和他有一次短暂对话,他才慢慢开口,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带回。原来他真的有点情感调节的困难,对一些情绪的波动反应过度。可是他没有去寻求帮助,也没有给人一个被尊重的解释机会,他选择把距离拉得更远。有人说他是在“玩冷暴力”,也有人替他解释说“可能只是害怕被打扰”。
他承认,结婚的事确实没有提前和团队沟通,更多是出于想把婚礼留给最亲近的人,不想让工作被情感消耗。可是他也承认,自己没能用合适的语言去解释,没能给同事留下一条理解的余地。有人建议他写一封简短的道歉信,或是在工作群里宣布一个小小的真实感受,但他始终没有把话说清楚。
![]()
网友的反应像风向标。一派说法很直白:“这种人就是给脸不要脸,好心当成驴肝肺。”另外一派则更有同情心,认为“他可能真有情感调节方面的困难”,需要专业帮助,但也该对同事的感受负责。也有人提议让他参加情绪管理工作坊,或者让团队的同事在不伤害他自尊的前提下,渐进式地建立信任。讨论变成了一场关于个人边界与团队包容的辩论,谁的理由都不算错,谁的情绪都值得理解却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人感受。
![]()
我站在中间看这场戏。情感调节障碍不是借口,是一个课题。阿泽的行为确实让人距离感上升,团队凝聚力也因此受损。可他也在无声地提醒我们:工作之外的生活需要被尊重,私人决定不该变成职场审判。高情商的回应并不只是给对方一个台阶,更是给自己一个安全的出口。比如遇到同事问起时,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解释:我和家人需要一些私人空间,但我非常珍惜你们的支持和团队的凝聚力。这样既承认了个人边界,又保留了共同前进的可能性。
有两条路径值得我们学习:
![]()
![]()
我也在自问:我们是否也在某个时刻,逃避了一个简单的道歉,一句清晰的解释,一次温和的注释?如果把情感管理练成日常的技能,工作和私生活就不再像对立的两端。
要是你是他身边的同事,遇到类似场景你会怎么做?你愿意给他一个机会,还是选择先保护好自己的情绪边界?你觉得道歉的强度该如何把握,才能既不削弱对方,又不让团队氛围崩塌?你也可能有自己的情商策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版本。
您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