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
TA们未必心存恶意,但每次交流后,总让你觉得心情下沉,负能量挥之不去。
朋友小华聊起她的一位同事,语气里满是无奈,因为对方总把一些唉声叹气的话 挂在嘴边:
“领导安排的, 我 能怎么办 ,唉…… ”
“我 不行、 我很差 ,唉 ……”
“今天的我好倒霉啊,唉……”
小华感叹,这位同事明明专业能力不差,却总是把自己给“越说越倒霉”。
我瞬间明白了小华的意思。
这位同事正在无意识中,用语言一步步构筑自己的现实。
她频繁使用的 “ 唉 ” , 某种程度上在 不断 地 暗示自己是个“不幸的人”。
于是,每一件事在她眼中都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而她的话又反过来加深这个负面认知。
久而久之,她真的活成了自己话语里的那个倒霉、糟糕的样子。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人类唯一的自由,在于警觉语言。警觉语言,就是改善命运。”
因为语言从不只是描述现实,更是在参与塑造现实。
你每天说的话,正在悄悄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人生。
今天,壹心理就和大家聊聊:为什么要注意你每天的说话方式?如何学会说好话,把自己养成好运体质,让人生越过越旺?
![]()
![]()
别人如何对待你
可能是你一句句“教”的
我的一位来访者,出生时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因此她的内心埋下了深刻的不安全感。
不论是在亲密关系还是友情中,她都活在恐惧里,生怕对方讨厌自己、离开自己,活得谨小慎微。
她经常向伴侣表达这样的话:
“你不会抛弃我的,对吧?”
“求求你不要离开我。”
她的本意是寻求伴侣的安慰和爱的确认,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她的关系总是难以长久,仿佛她的话变成了一句自我应验的诅咒。
因为她在用自我否定的语言,将那个讨人厌的自己植入了对方的心中。
换句话说,别人对待她的方式,其实都是她一句句“教”出来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要求参与者千万不要想一只白色的熊,结果,白熊的形象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变得挥之不去。
当你刻意压制某个念头,比如“不要抛弃我”时,大脑需要先确认这个念头,才能去压制它。
结果就是,这个念头反而被一次次地激活和强化。
![]()
当我的来访者不断说出“不要抛弃我”时,她的伴侣大脑中反复亮起的,恰恰是“抛弃”这两个刺眼的大字。
而她口中的世界,会成为对方眼中的她自己本身。
当她不断将“我”和“被抛弃”“被讨厌”这些词捆绑在一起时,她的伴侣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认知的超链接:
她=一个需要被小心对待、充满不安的“麻烦”。
结果,对方会不自觉地感到一种莫名的烦躁和巨大的压力。
每一次安抚,都像是为了平息一场由她主动掀起的情绪风暴。
对方感受到的不再是爱的流动,而是一种持续的、沉重的情绪索取。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一起的核心体验,变成了“累”与“烦”时,离开就成了一种本能的自保。
最终,这个由恐惧驱动的预言,被她自己用来祈求安全感的语言,亲手变成了现实。
因为语言拥有一种强大的定向能力。
它会通过自我暗示塑造着你的内心戏,通过他人的反馈来塑造你的关系场。
最终,在这个闭环中,你口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参与了命运的建造。
![]()
![]()
你怎样说话
就很可能成为怎样的人
有时候,现实本身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是我们用负面的语言一次次描述,才把它“说”得变糟糕起来。
在认知科学中,有一个惊人的真相:
人的大脑,并不太能清晰地区分真实的体验和用语言细致描绘的场景。
比如,当你向朋友反复描述一次演讲卡壳的经历:
“我一上台大脑就一片空白,心跳加速,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评判我,那句话就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这时,你大脑中被激活的神经网络,与你真正站在台上经历这一切时的神经网络,存在很大部分的重叠。
也就是说,对你的大脑而言:
真实的体验,约等于启动一套“恐惧与失败”的神经程序;
而详细的语言描述,在某种程度上,也激活了同一套“恐惧与失败”的程序。
所以,当你习惯用负面的语言去表达一件事,你的大脑也会逐渐相信这件事本身是不好的。
于是,事情在你心中就会变得压力重重、难以承受。
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人提醒说,人要学会“避谶”——不要轻易说出不吉利的话。
当你放任自己不断使用消极的词语和句式,有一天,它们真的可能“一语成谶”。
所以,一定要对语言有敬畏之心,不要轻视它的力量。
![]()
在神经科学中,有着“语言塑造命运”的强有力证据。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发现,出租车司机为记忆路线而进行的持续思维训练,会使TA们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物理性增厚。
这印证了“神经可塑性”原理:
你习惯性的语言和思维,会像锻炼肌肉一样,物理性地塑造并强化特定的大脑神经通路。
这些被强化的通路,最终会成为你遇事时不假思索的自动化反应,在无数个人生岔路口,悄然决定你的选择与结局。
博主河森堡曾讲述过自己一段就职经历,他说自己在成为讲解员之前,说话总是带着脏字,自己却浑然不觉。
直到成为博物馆讲解员,他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语言,使其变得更加得体。
这种刻意的改变不仅消灭了他的“脏话”,也让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平和。
他相信,是语言习惯的转变,重塑了他的性格,甚至是改变了他的命运。
因此,警觉你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在修正你命运的轨迹。
![]()
![]()
学会旺自己的说话方式
钱和爱都会来找你
看到网上一个提问:为什么那些成大事的人,总是拥有超常的热情和自信?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TA们用语言,重塑了自己的人生模型。
换句话说,真正成大事的人,TA的语言系统都是积极且坚定的。
所以,想要让日子真的“顺”起来,首要一步就是调整你的语言表达方式。
具体可以怎么做?以下三步或许能帮到你:
1、只描述事实,不做主观评判。
例如当你说“这次汇报我搞砸了,我真是个没用的人”,其实是完成了以下两个步骤:
a、描述事实:汇报效果不佳。
b、进行评判:“我是个没用的人。”
认知融合就在这里发生——你和“我是个没用的人”这个评判牢牢地粘在了一起,这个想法就变成了你的全部。
而 “不带评判地描述事实” ,就是强行将步骤一和步骤二分离。
它迫使你的前额叶(理性脑)介入工作,而不是被杏仁核(情绪脑)劫持。
例如,把“我搞砸了,我真是个失败者”替换为:
“在刚才的汇报中,我在第二部分的数据出现了两处口误,并且在回答王总的提问时,有30秒的卡顿。”
看到了吗?后者没有任何关于“我是什么人”的结论。
当你学会只描述、不评判,就不会轻易被“失败”的标签贴中。
因为失误只是暂时的事,它并不能定义你这个人的全部价值。
![]()
2、学会讲述清晰而具体的指令。
一位父亲带着吵闹的儿子们回家,路上孩子们在车里打作一团。
父亲试过吼叫:“不准打架!不许再吵了!”
代入孩子的角度想一想,TA们的大脑首先捕捉到的是“打架”这个关键词,这是清晰具体的。
不准打架,那干啥呢?TA们能做的事情是模糊的。
但如果父亲换一种说法,对孩子们说:
“现在我们来玩个‘安静猎人’的游戏,目标是在我们到家之前,谁能像猎人一样保持最安静、最专注的状态。”
结果,孩子们立刻安静了下来。
也就是说,在给大脑指令时,要尽量使用清晰、具体的语言。
那如何应用这个法则呢?
把语言从“停止旧行为”,转变为“开始新行为”。
比如:
把“不要紧张”,换成“要放松,现在开始深呼吸3次”;
把“别再拖延了”,换成“现在就开始第一个小步骤”;
把“不要犯错”,换成“尽量多细心检查”。
当语言变得清晰、具体、可执行,你就不会一直陷在情绪的漩涡里打转,再难的事也能在行动中一步步化解。
![]()
3、有意识地选择积极正向的说话方式。
当你不断说出“我很穷”“我太惨了”“我必须减肥”“我真的很差”……
这些负面语句,会像一种无形的“自我显化”,让你人生的每一步都仿佛走得格外沉重。
但试着换一种语言,比如:
把“我很穷”,换成:“现在的我虽不富裕,但我相信通过努力,未来会拥有想要的生活。”
把“我要减肥”,改成:“我天生就是瘦子体质,不爱喝奶茶,也不沉迷吃甜食。”
是不是感觉一下子轻松不少,甚至有了方向?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积极的语言,其实是在重构你的心理环境,降低对现实的恐惧与抗拒,让事情变得更容易被解决。
每一次正向表达,都是在为大脑铺设一条乐观积极和解决问题的神经通路。
这条路,会随着你每一次的积极说话,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最终,积极思考会成为你的本能,你也会在更轻松、迅速的行动中,把日子越过越顺。
![]()
![]()
《富爸爸穷爸爸》里有一个令人深思的例子:
穷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
而富爸爸则禁止说这样的话,他坚持让孩子问:“我怎样才付得起?”
富爸爸解释说,当你下意识地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
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付得起”,你的大脑就会动起来。
语言不仅在表达现实,也在塑造现实。
如何使用语言,往往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一生。
有时候,一句话说出来,可能“重”到能把自己压垮;
也可能“轻”到让整颗心都飘起来,觉得人生处处是可能。
比如:
“生活千疮百孔,好累啊……”
“生活千疮百孔,好透气啊!”
你 看 ,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再难的日子也仿佛透进了光,变得可以 积极 面对,甚至 是 有趣起来。
就像史铁生描述的:“我总觉得好运气在等着我,总觉得有什么新鲜、美妙的事向我走近了。”
而当你开始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语言,实际上也是在夺回对自己人生的主导权。
用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来说就是: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瞧语言的力量哦,多说有利于自己的好话,你的人生就会越来越好。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路会莹
编辑:老啊嘛、笛子
图源:《降临》《随心所欲》影片截图、图虫创意、网络
言语塑造现实,对话改写命运。
如果你也想打破负向思维循环,用积极的语言重塑人生,那不妨学点心理学吧!心理学能帮助我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积极的自我对话,为自己的人生赋能!
当然,学习心理学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学去调节情绪、找到自我、丰富精神世界,甚至可以开拓靠谱的副业探索之路,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
想要学习心理学,助人渡己
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探索第二职业
点击添加壹心理·规划师
↓ 即可免费领取「1V1职业规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