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脑不到半小时就眼酸、重影,连设计图上的细线都辨不清,差点耽误重要项目。” 提及此前的视觉困扰,45岁的郑州白领王女士仍记忆犹新。近日,她在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接受晶体置换手术后,不仅告别了频繁换镜的麻烦,视觉质量更是恢复到了年轻时的状态,重新找回高效工作与生活的底气。
从事品牌设计工作的王女士,日常需长时间对着电脑处理图文、校对细节,对视觉清晰度要求极高。半年前,她发现自己看近处文件时字迹模糊,看远处路牌又有重影,原本佩戴的近视眼镜频繁调整度数仍不见好转。“最尴尬的是开项目会,PPT上的小字必须凑到跟前才能看清,同事递来的方案还得先找老花镜,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王女士无奈表示,更让她焦虑的是,夜间开车时灯光会出现光晕,好几次因看不清路标险些走错车道。
起初,王女士以为是“老花眼”加重,在眼镜店多次验光配镜,却始终无法解决视觉问题。随着症状持续加重,她意识到可能并非单纯的视力问题,在朋友推荐下,专程来到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接诊的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与老视专科主任冯珂博士,在详细询问了王女士的用眼习惯与症状后,为其进行了全面的眼部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除了原有近视外,还存在晶状体混浊,且因晶状体弹性下降导致调节能力减弱,普通配镜无法同时满足远、中、近不同距离的视觉需求,这也是她频繁视物模糊的核心原因。
考虑到王女士的工作需频繁切换远(看电脑屏幕)、中(看会议 PPT)、近(校对文件)三种视觉距离,医生为其定制了适合的多焦点人工晶体,并详细讲解了手术流程、安全性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了她的顾虑。
![]()
手术当天,在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冯珂博士团队的配合下,王女士的晶体置换手术仅用 15 分钟便顺利完成。“整个过程几乎没感觉,术后第二天拆开纱布,睁开眼就清楚看到了病房窗外的树叶纹路,特别惊喜!”王女士兴奋地说。
术后一周复查时,王女士的远视力恢复至1.0,近视力达到1.0,不仅能清晰看清电脑屏幕上的细小字体,校对设计图时也无需再凑近,夜间开车时灯光光晕现象完全消失。“现在开项目会能轻松看清投影上的内容,下班还能陪孩子看绘本,终于不用再到处找眼镜了!”王女士感慨道,这次手术不仅解决了她的视觉困扰,更让她重新找回了对工作和生活的信心。
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冯珂博士表示,像王女士这样因晶状体功能下降导致视觉质量受损的中年人群不在少数,尤其是长期用眼的白领、教师、设计师等职业人群,由于用眼强度大,更容易出现视物模糊、眼疲劳等症状。
“很多人误以为40岁后视力下降只是‘老花’,忽视了晶状体混浊、眼底病变等眼部问题。” 冯珂博士提醒,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部检查,及时发现晶状体、眼底等潜在问题;若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重影等症状,应尽快到专业眼科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也将持续依托专业的诊疗团队与先进技术,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个性化眼部健康解决方案,助力更多人重获清晰视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