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余敏燕,1983年生,无锡人。身份证上写着“汉族,群众”,如今却常被当作反面教材,连名字都成了警示牌。
写这篇东西,不为翻案,也不为喊冤——只当给三十年后的自己留一份口供,也给看热闹的人递一把解剖刀:哪儿烂了,割一刀就知道。
![]()
一、瓷娃娃
小时候我肤色白,邻居喊我“瓷娃娃”。娃娃听多了,真把自己当易碎品,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
父亲在钢厂倒班,最爱给我讲“包公斩国舅”的故事。讲到“王子犯法”那句,他故意停顿,等我接“与庶民同罪”。我接得响亮,他便哈哈大笑着把我举过头顶。
很多年后,我在看守所背《条例》,才想起那笑声原来像警铃——只是当时我只听见荣耀,没听见警报。
![]()
二、南艺
2001年进南艺,画室在鼓楼旧校区,窗棂外是法国梧桐。我学油画,也学怎么把暗部画得透明。
老师夸我“颜色感觉好”,同学背后说“她感觉好是因为长得好”。我假装听不见,把赞美通通兑成奖学金。
那时我信一句话:才华是女孩儿最锋利的武器。后来才知,锋利不假,但握刀的手更容易割伤自己。
![]()
三、晚会
遇见他的那晚,我穿一条借来的露背礼服,布料少到遮不住野心。
他比我大二十一岁,官方介绍里写着“博士、博士生导师”。我远远看着,像看一座山——山不会动,但阴影罩得住我。
散场时他要了我的号码,说“小姑娘画得不错,有机会给市里画幅主题创作”。我笑着点头,心里想的却是:梯子来了,要不要爬?
那晚回宿舍,我把礼服挂回室友的衣柜,连夜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说:“社会复杂,要守底线。”我“嗯”了一声,把底线悄悄下调一格。
![]()
四、团委
毕业后本该去中学当美术老师,结果通知书换成了“南京邮电大学团委”。
报到那天,我在人事科看见一份借调函,抬头是“市委办公厅”。我知道谁在背后按了快进键,却假装是自己走运。
第一次陪领导吃饭,我穿白衬衫、牛仔裤,刻意把“学生气”演到底。席间他举杯说“小余是艺术人才,大家多关照”。我配合脸红,心想:原来权力可以这么用,像调色刀,随便一刮就能改底色。
![]()
五、北塘
2010年,我成了北塘区区长助理,副科级。
文件下来那天,我把公示贴在画室旧门板上,拍了一张照,存在 U 盘里——那 U 盘后来连同300万现金一起被扣押。
上任第三个月,我学会在请示件上画圈:画一个“O”,像画苹果,也像画靶心。圈里圈外,一条命,一笔账。
![]()
六、孩子
2012 年我生了个女儿。
产房里他抱来一束百合,说“长得像你”。我侧过脸,看见窗外香樟树,阳光碎成渣。
那一刻我忽然想哭,却分不清是母爱泛滥,还是恐惧生根。孩子出生证父亲一栏空白,像提前给悲剧留的注脚。
![]()
七、裂缝
2014年,纪委找他谈话。
他把手机卡扔进太湖,转身抱我:“别怕,没事。”
我信了,因为愿意信。人一旦把未来押在别人身上,就像把画钉在湿墙上,等墙皮脱落,画再美也得掉。
2015年1月4日,他官宣落马。同日,我被带走。留置点的灯24小时亮着,我学会把眼皮当窗帘,闭不紧也得闭。
![]()
八、判决
2016年12月,我因受贿罪被判三年六个月,罚金三十万。
法官宣读时,我盯着他法袍袖口的一滴墨水,像当年盯着画布第一笔——那一笔错了,后面全歪。
庭审结束,法警给我戴手铐,我回头看见旁听席最后一排:父亲抱着女儿,孩子伸手喊“妈妈”。那一声把我钉在原地,比手铐紧。
![]()
九、囚室
刑期短,教训长。
我学会用牙刷柄在水泥地上画素描:画梧桐、画太湖、画父亲粗糙的手。画完用脚抹掉,像灭迹。
同改问我:“后悔吗?”我说:“悔得肠子青,可肠子青了也换不回第一笔。”
十、出狱
2019 年腊月,我踩着雪走出大门。
父亲在门口,背更驼,手里提着一袋热乎的梅花糕。我咬下一口,甜得发苦。
那天起,我有了新名字:编号3026释放人员。身份证要重新办,社保要补缴,画室早被查封。
我租了间15平的阁楼,给人画墙绘:幼儿园、奶茶店、剧本杀店。一面墙800块,爬高踩低,颜料溅一脸,像把过去重新刷一遍。
晚上收工,我把滚刷浸在水里,看蓝色颜料晕开,像当年的权力圈,越泡越淡。
![]()
十一、如今
女儿上小学了,跟父亲姓。
我每月可探视一次,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总穿工装?”我说:“因为妈妈想把墙画得漂亮,让小朋友开心。”
她不懂,但伸手替我擦汗。那一瞬我懂了:救赎不是翻案,是把碎成渣的自己一片片嵌进新墙,让别人看着不刺眼。
十二、尾声
有人把我当笑话,有人当教材。
我说我不过是一支用废的油画笔:毛分叉了,杆开裂了,洗不净,扔不掉。
可只要还能蘸上颜料,我就继续画——画墙、画板、画自己。
画完落款不再签“余敏燕”,而是签“Y.M.Y.”:
Y —— 曾经歪(Y歪)
M —— 如今抹(M抹)
Y —— 永远预警(Y预警)
![]()
颜料会干,故事不会。
若你在哪个幼儿园门口看见一个戴灰鸭舌帽的女墙绘工,袖子沾满丙烯,她可能就是我。
别打招呼,给我一支烟即可——我戒烟很久了,但烟草味能让我记住:
火曾经烧过,灰曾经热过,
而此刻,风正把灰吹远。
![]()
【此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文艺创作手记,诸君阅读时请注意,文字部分内容源自于公众号黒黑史】
声明:新闻素材见来源,文章经综合整理编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媒体或网络平台,本账号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合法性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文章不构成对原文观点的认同,读者请自行核实信息并理性判断。如涉及侵权,请权利人后台联系本账号 ,我们将依法采取删除等必要措施,但不承担因内容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