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让农业盈利”是横亘在许多农业县面前的现实难题。
在黑龙江省方正县,计划总投资14802.69万元、由方正县稻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龙江粮仓”项目,正通过全面实施种养基地建设、产业融合发展、联农带农益农、农业绿色发展、科技装备支撑“五大提升工程”,为这些难题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该项目建设集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的“四化”农业,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同时打造数字系统应用示范区、建设农业大数据管理中心、升级改造稻作文化展示中心、创建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 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我国农业生产以往面临土地碎片化、技术推广难、农民抗风险能力弱等挑战。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对标准化、品牌化和降本增效的要求。
通过土地流转和“统”的服务,将分散的资源和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是方正县的破题思路。
“龙江粮仓”建设项目聚焦联农带农,计划集中整理流转耕地5万亩,目前已完成流转耕地10632.18亩。在此基础上,由稻韵公司负责制定水稻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浸种催芽、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富硒、统一订单收购、统一结算,统一市场销售”的“八统一”生产运营模式,构建起稳固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这不是简单的生产合作,而是形成了从种到收再到卖,实施全环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
- 智慧农场传统农业降本增效
以科技赋能农业,为现代化生产配备智能“新农具”,是提升效率与效益的关键。
2024年,方正县投入资金2266.85万元实施“龙江粮仓”示范区一期建设项目,重点建设水稻立体式智能育秧大棚1座、浸种催芽车间1座、平面式智能育秧大棚2座,及配套景观、铺装田埂路等项目。记者了解到,1号棚用于水稻立体育秧技术集中展示;2号棚用于水稻双氧循环催芽、播种流水线和叠盘暗化技术集中展示;3号和4号棚为平面种植棚,用于水稻的智能化平面育秧及后期二次利用和采摘等集中展示。目前,该项目工程量已完成95%。
此外,投入资金186.45万元的龙江粮仓示范区智慧农机建设项目也已落地。插秧机和收割机、拖拉机、无人机等设备已完成采购,智慧农机管理平台也已完成搭建。从智能育秧到无人化耕作,科技贯穿始终,可实现农业的精准化与轻简化。
- 农文旅融合重塑农业价值链
农业的未来不止于种植。要全面提升农业的产值和效益,必须跳出“一产”思维,推动产业融合。
据介绍,已开工的二期项目投资3329万元,重点升级改造稻作文化展示中心(现代种业提升研发中心),推动单一种植业向种业研发、文化展示与旅游体验延伸。规划建设栈道、瞭望塔、研学基地、小龙虾研学廊架、稻鱼混养互动园、田园观光塔等设施,并打造“稻田奇幻夜”灯光秀与科普研学区。
此外,项目还计划另投800余万元用于中心内部的展陈布置和种业研发设备购置,致力打造集科研、生产、观光、教育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通过“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深度挖掘农业延伸价值,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将分散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让传统农田用上现代“新农具”,使单一种植业延伸出丰富业态,农业“稳”的基础才能更牢固,“进”的动能才能更充沛。“龙江粮仓”项目通过三产融合,不仅拓宽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边界,也让传统农业在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中焕发新的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