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岛内政坛,不怕话多,就怕话说不清。
2025年11月8日,郑丽文出席马场町“白色恐怖秋祭”,本意是推动国民党走向历史和解,结果却一脚踏进了蓝绿混战的风口浪尖。
而更让她头疼的,不是绿营的抨击与蓝营的批评,是自己阵营里发言人牛煦庭的“含糊其辞”。
面对争议,牛煦庭一边说“不能左右主席意志”,一边又劝“战场不利需抽身”,一句话没说清楚,倒是把自己送上了风口浪尖,党内外不少人看着直摇头。
一场纪念活动,怎么就变成了政治风暴?而牛煦庭,这位本应“护主”的发言人,又为何成了众矢之的?
![]()
秋祭成“试金石”:路线之争浮出水面
马场町秋祭,本是对“白色恐怖”受难者的纪念,但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下,却变成了一次路线大曝光。
郑丽文在致辞中明确强调,历史不属于哪一党哪一派,而是全体台湾同胞共同的记忆。她试图以“历史和解”作为突破口,为国民党找到一条超越蓝绿的新路径。
这场秋祭不仅是纪念活动,更是一次政治表态。
活动以“两岸同心,振兴中华”为主题,显然对岛外的“融合发展”方向作出了呼应。
但绿营那边立刻反应激烈,民进党发言人迅速扣上“统战”帽子,一下子就把秋祭推到了风口浪尖。
![]()
本来,这时候最该站出来捍卫这场活动的,是国民党发言人牛煦庭。可他却出人意料地说“我们都没有办法去左右党主席的意志”。
还说“大家其实在私底下在做沟通跟协调,但是不管怎么样,党主席怎么去做决定、怎么去领导,她有她的一套,她有她的节奏。”
甚至称如今的局面是“不利战场”,应该让大家“开放讨论”,劝郑丽文赶紧“抽身”、“切割”。
这操作让不少人看不懂,不仅没有对绿营的指控作出正面回应,反而一副“能躲就躲”的态度,连党内支持者都看不下去了。
![]()
反观外部评论者,倒是比牛煦庭还积极。像郭正亮开了直播直接驳斥“抹红”言论,谢寒冰也指出绿营的双重标准。这边正面开火,那边却在“开放讨论”,牛煦庭的表现显得格外软弱无力。
这场秋祭,郑丽文想借它向前迈一步,可牛煦庭的“低姿态”却像是拉着她往回走。党内保守派和务实派的分歧,也在这事上被彻底摊开。
发言人该护主,不该做“传声筒”
在政治舞台上,发言人从来不是个“传话筒”的角色,是要为政策辩护,为领导人撑腰。可牛煦庭这次的表现,不仅没有帮郑丽文解围,反而像是把她往火坑里推。
![]()
郑丽文早就把这场秋祭定调为“捍卫言论自由”,不止是纪念,更是对历史的再认识。
但牛煦庭却回避焦点,说什么“党内意见不同是正常的”,还强调“主席有自己的节奏”。这番话听起来四平八稳,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说,不仅没把争议化为优势,反而暴露出立场的游移。
他一边说“主席意志不能左右”,一边网友建议牛煦庭辞掉发言人又暗示“人事变动可能失控”,听起来像是在自保,又像是在“打预防针”。
可作为发言人,连领导人决定都不敢坚定支持,怎么看都不像个能打仗的角色。
更让人疑惑的,是他那句“辞职也没人接替”。这话虽说是实话,但也暴露出一种“没人干我也不想干”的心态。
![]()
相比之下,像邱毅、郭正亮这些外部人士,反倒是主动提供资料、参与论述,帮忙打舆论战。发言人不发声,倒是旁人忙得热火朝天,这场景怎么看怎么尴尬。
其实说到底,牛煦庭的问题不只是一次表达失误,他反映出国民党内部一种更深层的现象——怕得罪人,怕被扣帽子,怕立场太鲜明。
长期以来,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总是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就被贴上“亲中”标签。这种“安全沉默”战术,也在这次事件中被放大了出来。
可问题是,发言人如果连话都不敢说清楚,那还怎么替政策辩护?
这种“怕字当头”的态度,最后只会让支持者迷失方向,让对手得寸进尺。
![]()
是时候换将?改革要人扛得起也要说得出
眼下最现实的问题,已经不是牛煦庭说错了什么,是他还能不能继续扮演这个角色。
郑丽文本想借秋祭推动路线转型,结果发言人却没能撑起这个动作,反而让她陷入更大的舆论麻烦。
据岛内媒体透露,郑丽文已经在考虑人事调整,可能会让牛煦庭“功成身退”,改由李乾龙或党内青壮派如廖伟翔接任。目的很明确,不只是“止损”,更是要换一个能讲出话、敢打舆论仗的人。
同时,她团队也在思考如何升级整个发言机制。借鉴民进党那种“网军+名嘴”的打法,组建自己的舆论联盟也是一条路。
![]()
比如联合王炳忠、林明正这类统派名嘴,构建一个逻辑清晰、立场明确的发言体系,避免每次遇到敏感议题就陷入“各说各话”的局面。
不过,换一个人只是表面动作,真正要解决的还是体制问题。
发言人不能只是讲稿机器,更要有能力把政策讲清楚、讲出去。国民党如果真想改革,就得下决心建立一个专业、有力的发言梯队。
既要懂两岸史实,也要能用短视频、社交媒体把政策说得通俗易懂。
郑丽文这次的秋祭,其实是延续了连战、马英九那种“和平发展”的思路。如果内部连这个方向都守不住,那所谓的改革不过是“说说而已”。
![]()
历史上,连战访问大陆时,也曾遭遇党内质疑,但他顶住了压力,最终成就了“破冰之旅”。
现在的郑丽文,要想不重蹈覆辙,就得有一支能打能守的执行团队。这不仅是为自己负责,更是为整个党的路线定向。
结语:秋祭未完,路线之争才刚开始
牛煦庭这场风波,不只是个人去留问题,更是国民党改革成败的缩影。发言人不只是发发声明、回应一下媒体,更是政策方向的放大器。
如果无法坚定地表达立场、有效地回应质疑,那就等于把战场拱手让人。
![]()
郑丽文若想推动改革,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外部压力,是内部执行力。如果继续“模糊带过”,那就难免重蹈“雷声大雨点小”的老路。
但如果能借此机会大胆调整,趁着秋祭事件重构话语体系,那这场风波或许也能变成转机。
毕竟,在岛内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谁能讲出有力的话,谁就能赢得主动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