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8时,夏县瑶峰镇西关村城北社区食堂内早已座无虚席。取餐区里,芹菜炒肉、家常豆腐、清炒时蔬等菜品整齐陈列,香气四溢,居民们手持餐具有序挑选,热闹又温馨的场景,正是这家惠民食堂试营业的生动写照。崭新的就餐环境里,大家边吃边笑,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
群众 李进
首先第一,这个价格比较优惠实惠,早上好几个菜,热菜,凉菜,荤素搭配,反正特别的实惠,也比较方便。
![]()
群众 梁江海
对我们居民来说挺方便的,希望这个食堂为民服务事业越办越好。(味道)还可以,挺好的。
这份民生暖意的背后,是一套“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集体经济”的创新运作模式。作为我县今年两会确定的重点民生实事,城北社区食堂由县民政部门提供改造资金,西关村委会提供闲置场地,通过标准化升级建成“明厨亮灶”示范食堂后,引入专业公司市场化运营,精准破解了独居空巢老人、双职工家庭子女“就餐难”问题。
![]()
夏县城北社区食堂负责人
丁胜利
我们利用专业优势进行集中采购、科学管理,有效控制成本,力求在保证菜品质量、营养均衡和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早餐有鸡蛋、红豆饭、馒头、米汤,三荤三素,午餐是五荤五素,还有两个小菜的自助模式,确保大家能吃好、吃饱。
![]()
夏县瑶峰镇西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黄永森
作为西关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把这个食堂承包给第三方公司经营,第三方公司给西关村委会上交承包费,这个承包费也用于集体经济建设和反哺于村民生活基本开支,这些最终也是惠民。
据悉,该食堂将试营业至11月16日,期间将广泛收集居民反馈,持续优化菜品和服务。作为县政府将“两会”民生蓝图转化为实景答卷的缩影,这一融合政策支持、专业运营与集体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不仅为居民打造了“暖心厨房”,更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惠民经验,未来将为更多群众的幸福生活“加餐添菜”。【来源:夏县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