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朝嘉靖年间,苏州府有位名叫沈敬之的官员,官至通判,掌管一府粮运、督捕等事务。沈敬之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二十五岁便考中进士,仕途原本一片光明。可谁也没想到,短短三年时间,他却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变成了一个精神萎靡、行事恍惚的 “糊涂官”,甚至差点因一桩冤案丢了乌纱帽。这一切的转变,皆源于 “欲念” 二字。
![]()
沈敬之刚上任通判时,还算清正廉洁,凡事都以百姓利益为先。可随着职位渐稳,他身边的人开始用各种手段拉拢他。有商人送来金银珠宝,有乡绅请他赴宴玩乐,还有人特意安排容貌出众的女子在他面前周旋。起初,沈敬之还能坚守本心,一一拒绝。可次数多了,他心中的防线渐渐松动。
第一次动摇,是在他三十岁寿宴那天。当时,苏州城内的盐商王元宝为了巴结他,特意在醉仙楼摆下盛大的宴席,还请来了苏州最有名的戏班助兴。宴席过半,王元宝悄悄塞给沈敬之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一对成色极佳的羊脂玉镯,还有一张五百两白银的银票。沈敬之看着锦盒里的财物,心中竟生出一丝贪念,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收下了。
自那以后,沈敬之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心中的欲念愈发不受控制。他开始频繁接受商人的贿赂,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们牟取私利;他还常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与那些风尘女子饮酒作乐,彻夜不归。
![]()
起初,沈敬之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只当是官场常态。可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以前他看书能通宵达旦,思维敏捷,处理公务也得心应手;可现在,他只要看半个时辰的书,就会觉得头晕眼花,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连简单的公文都要反复看好几遍才能理解。
更奇怪的是,他的记忆力也变得极差。有一次,他奉命押送一批赈灾粮款到灾区,出发前明明反复核对过数目,可到了灾区清点时,却发现少了二百两银子。他急得满头大汗,四处寻找,最后才发现是自己出发前把银子落在了府衙的抽屉里。这件事让他在下属面前丢尽了颜面,也受到了知府大人的严厉斥责。
不仅如此,沈敬之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暴躁易怒。以前他待人温和,就算下属犯了小错,也会耐心教导;可现在,他稍有不顺心,就会对下属大发雷霆,甚至还会动手打人。府衙里的人都怕他,私下里都称他为 “沈疯子”。
沈敬之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他心中十分焦虑,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请了苏州最好的郎中来看病,郎中们都说他身体并无大碍,只是 “心神不宁,元神涣散”,开了些安神的汤药,可喝了之后却毫无效果。
就在沈敬之快要崩溃的时候,一件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苏州城外有个叫张老三的农夫,被人诬告偷了地主家的牛,打入了大牢。沈敬之负责审理这桩案子,可当时他刚从秦楼楚馆回来,头脑昏沉,根本没仔细核查证据,就听信了地主的一面之词,判了张老三杖责三十,流放三千里。
![]()
张老三的妻子不甘心,四处奔走,最终找到了证据,证明张老三是被冤枉的。这件事闹到了按察使那里,按察使大怒,下令彻查此事。沈敬之得知后,吓得魂飞魄散,他知道自己这次不仅要丢官,甚至可能会被流放。
就在沈敬之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一天夜里,他独自坐在书房里饮酒消愁,不知不觉便睡着了。梦中,他看到一位身着青色道袍、手持拂尘的老者,缓缓向他走来。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身上透着一股仙风道骨的气息。
沈敬之心中一动,连忙起身行礼:“不知仙长驾临,有失远迎,还望仙长恕罪。”老者微微一笑:“吾乃吕洞宾,今日特来与你相见,是想告诉你一件关乎你性命与前程的大事。”沈敬之闻言,又惊又喜,吕祖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能得到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