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为购物节刷屏时,中国空军已用一部微电影,悄无声息地改写了空战规则的剧本。11月11日,人民空军76岁生日当天,《梦远》上线,没有锣鼓喧天,却以一句“攻击-11已达6号阵位”的指令,炸响了军事圈。这不仅是首次影视化公开攻击-11与歼-20的编队,更意味着‘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已从实验室踏进实战门槛——一种全新的杀戮艺术,正浮出水面。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攻击-11的登场,低调得近乎刻意。
它藏在微电影的角落,以机场旁寻常家庭的日常为背景,却遮不住飞翼式布局、无垂尾设计的凌厉线条。这种全隐身构型,明摆着它不是打杂的配角,而是能突入高危空域的主战王牌。编号“攻击-11”暗示它已纳入正规序列,与歼-20“威龙”形成搭档,而呼叫代号“玄龙08”更指向可能已列装部队。
对比美军还在捣鼓X-47B试验机,中国选在纪念日“软发布”,背后是种战略自信:从追赶到并跑,我们不再需要敲锣打鼓证明自己。七十六年风雨,空军早已学会用沉默代替喧哗。
![]()
“威龙1号收到,已与玄龙协同”——微电影里这短短几个字,撕掉了未来战争的神秘面纱。
歼-20作为空中指挥所,率领多架攻击-11前出,无人机负责侦察、电磁压制甚至首波打击,有人机则安全后方遥控。这种组合不只扩展了火力半径,更把飞行员伤亡风险压到最低。别看部分国家还在单练无人机操控,中国展示的已是成建制“一对多”体系协同。当对手绞尽脑汁想探测歼-20时,他们真正要面对的是“隐身有人机+隐身无人机群”的立体绞杀网。
2020年代的空战,胜负手不再是单一装备,而是整个协同网络的速度与智能。
![]()
《梦远》最绝的不是技术展示,而是叙事巧思。
通过机场旁家庭的平凡视角,它把攻击-11等硬核装备揉进“守护万家灯火”的情感里,既避开了“中国威胁论”的坑,又让民众觉得安心。这种举重若轻的传播,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威慑。影片结尾,战机编队掠过天空,与地上仰望的百姓形成无声对话:最好的实力证明,是让对手看清刀刃;最好的宣传,是让人民睡稳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