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作战的国民党军官兵
1938年国民党政府利用黄河伏汛期间,在河南省花园口镇摧毁堤防,造成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44个县89万人死于滔滔洪水,近400万人外逃,1000多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1938年6月1日,在武汉举行的国民党政府最高军事会议经过讨论,蒋介石做出决定:“策定豫东大军向豫西做战略之转进,同时决定黄河决口,做成大规模泛滥,阻敌西进。”蒋介石说,这是从孙子兵法中学来的“以水代兵”的方法。
花园口决堤之后,惨剧超乎国民党的预估。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等宣传机构迅速展开宣传攻势,嫁祸于日军。
![]()
花园口决堤范围
6月11日,国民党中央社发出第一条电讯,报导日军扒开黄河大堤的情形:敌军于9日猛攻中牟附近我军阵地时,因我军左翼依据黄河坚强抵抗,敌遂不断以飞机大炮猛烈轰击,将该处黄河堤坝炸毁,致成决口,水势泛滥,甚形严重。”国民党政权作战无能,说谎却驾轻就熟。
随后国民党各大报纸纷纷谴责日寇的暴行。包括当时的《新华日报》也发出“犯新郑之敌已击退,暴敌仍到处决堤,中牟、白沙大水,数万灾民流离失所”的消息。
6月13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招待各国驻武汉记者,介绍近来作战情况及日军炸毁黄河大堤的经过情形,谴责日本狂暴军部竟以人力来帮助黄河为害,以淹没我前线士兵和我战区居民。这惨无人道的行为,真可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国民党军还奉命伪造现场证据。国民党32军军长商震,电令新八师用炸药将决口处的小龙王庙、房屋还有大树通通炸倒,伪造日机轰炸黄河堤坝的假象。新闻记者要求采访,新八师又伪造一些材料,弄了一个假现场。6月21日,新八师官兵以及雇佣的2000多民工又进行一天“演习”。
22日,中外记者来到决口现场,新八师按照预先准备的念了一遍,军民煞有其事的堵住缺口。有记者问,为什么日军飞机从兰封轰炸100公里外的花园口?堤岸有20公尺厚,为什么炸弹坑只有1公尺?六架飞机投弹为什么都能投到一点?国民党中宣部的官员支支吾吾应付一阵就跑开了,他怕时间长会露馅。
日军虽然凶暴,却不愿背上这个罪名。日方立即对国民党的栽赃予以反驳:惯做欺骗宣传,不知忏悔,在广播中、报纸上,竟把决堤毁堤的罪行,移驾到我们身上来,说是我们自己毁决的。”1938年6月16日,《东京朝日新闻社》报道了日军参与救灾并获得中国民众赞扬的消息:由于(敌人)极其非人道的使黄河堤坝决口导致水灾,皇军在浊流湍急的水灾之中,以必死之心继续着救助工作。尽管皇军勇士们以必死之心努力救助,还是造成了10万多灾民被夺去房屋,食物,乃至生命。街巷化为了人间的阿鼻地狱。然而,亲眼看到我皇军予以妥善救助安置,并不敌视群众。当地的居民投以感激的目光。(永远也磨灭不了中国人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痛恨!)
![]()
日本报纸上对日军的宣传
死伤人数是南京大屠杀的数十倍
蒋介石对花园口决堤事件长期闭口不提。晚年在台湾接受日本学者访问时,他才故作轻松的说了一段话:诚然,洪水淹没了田地,民众生活难免受到影响;不过,当时黄河水量不多,水流速度每小时不过3公里,浸水地区最高水位不到一米,农民都还可以步行往来。
按照蒋介石的说法,黄河水量不多,农民在浸水时可以步行往来,也就是说,这样的水量几乎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
花园口决堤
然而,以当时被围困于洪水中的日军第十四师团的记载来看:据北方面军的测算,将6月9日到15日的流量,单纯以水淹面积去除,得出的计算结果也的确为:水深大致平均一米。水位上涨最高的16日当天,在中牟,水势已迫近到距城墙上端1公尺之处《第14师团史》,由于情况以及场所的不同,某些地方是危险的。不难想象婴幼儿、老人以及病人等弱者的悲惨状况。
路透社6月19日电讯称:目前黄河水灾,恐将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严重之浩劫。 多位西方观察专家估计,仅仅溃堤时被泻出的洪水淹死的百姓,人数就在32万至44万之间。《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国民党人多年否认他们曾有意决堤,因为洪水对中国老百姓的损害甚至超过对日本人的损害。大约4000至5000个村庄和11个大城镇尽成泽国。据说有200万人无家可归,一贫如洗。甚至7年以后,在一些村庄里所能看到的,只是从几英尺河道淤泥中露出来的庙宇弧形屋顶,和光秃秃树木顶端的枝桠。
《豫省灾况纪实》对于黄泛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做了如下描写: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间有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多缺衣乏食,魂荡魄惊。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几几。幸而勉能逃出,得达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艰苦备历,不为溺鬼,尽成流民……因之卖儿鬻女,率缠号哭,难舍难分,更是司空见惯,而人市之价日跌,求售之数愈伙,于是寂寥泛区,荒凉惨苦,几疑非复人寰矣!
河南省战时损失调查报告,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吕敬之)统计: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44个县因此灾,89万人死于滔滔洪水,近400万人外逃,1000多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
花园口决堤
以水代兵阻挡日军,蒋介石的天真想像
蒋介石聊以自慰的是,花园口决堤暂时阻止了日军迅速占领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假定对决堤之觉有所踌躇,则日军机械化部队便会由郑州一鼓作气冲到武汉。是故面对暴虐侵略而谋保卫国土,有时乃不得不采取有牺牲决心之非常手段。实则,由于此一洪水得以遏阻日军向武汉推进达半年的时间;又在淹水一带的以西地区,在此后的6年之间,得以一直未许日军侵入。
实际上,水障没有从根本上阻止日军南下的脚步,只是让日军机械化部队进军延缓了3个月左右。由于日军有空军优势,向被围困于洪水中的日军空投粮食和。据披露史料和各方估计,该事件洪水间接造成日军7000到20000人伤亡。中国民众直接淹死89万人,受灾人数将近1000万人,遭受经济损失超十亿元,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吗?蒋介石的数学真的差到这个地步?
水中作战的国民党军官兵
日军半年后才发动武汉会战,攻陷华中重地武汉,并非因为花园口决堤,而是因为兵力不足,需要从国内运兵来补充。即便日军第2军不受水障所阻,在日本大本营未决定进攻武汉、其国内新扩建的10个师团未派至中国调整部署以前,第2军不可能孤军深入、单独进攻武汉。武汉会战中,日军一开始动用的兵力就高达25万人,会战期间曾4、5次补充人员,前后投入的总兵力当在30万人左右。
其次,战局发展并非如蒋介石所说,淹水一带地区在以后6年中从未受日军侵入。一次淹水,就能永远阻止日军进攻,简直是天方夜谭。事实上,日军此后多次占领该区域。比如,1941年10月2日,日军第35师团为策应长沙会战,以5个步兵大队、3个骑兵大队强渡黄泛区,2天之后即攻占郑州。1944年4月17日,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的豫中会战,其第12军第17师团由中牟强渡黄河,也是2天之后即占领郑州,仅30多天就攻占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洛阳及豫中地区。
不得不说,当时蒋介石的这个决策,真的是一步臭棋!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你们的观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