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南宋理宗年间,临安城东南隅有座青云书院,书院里有个名叫云渺的书生。云渺年方二十,生得眉清目秀,天资聪颖,三岁识千字,五岁诵唐诗,十岁便能写出锦绣文章,是临安城里有名的神童。可谁也没想到,这般天赋异禀的少年,却被一桩难以启齿的烦恼缠得茶饭不思,日渐憔悴。
![]()
这烦恼,便是欲念。自云渺十五岁那年偶然撞见家中仆妇梳洗,心中便似被投了一颗火星,此后这火星竟渐渐燎原,成了熊熊燃烧的 “淫火”。起初,他只当是少年人正常的心思,可随着年岁增长,这欲念愈发炽盛。夜里读书时,书中的 “关关雎鸠” 会让他浮想联翩;白日走过街头,瞥见女子的裙摆飘动,他便会心跳加速,心神不宁。
为了压制这股念头,云渺试过不少法子。他把家中所有描绘女子的画卷、诗集尽数烧毁,还特意搬到书院最偏僻的柴房居住,每日天不亮就起身背书,直到深夜才歇息,试图用忙碌麻痹自己。可越是压制,那欲念就像弹簧般反弹得越厉害。有一次,他因连日苦读困倦不堪,趴在书桌上打盹,竟梦到自己与邻村的阿秀姑娘约会,醒来时衣衫尽湿,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般煎熬持续了半年,云渺的身子肉眼可见地垮了。往日里红润的脸颊变得蜡黄,眼神也没了往日的清亮,连原本过目不忘的记性都差了许多。书院的先生见他这般模样,以为他是染上了风寒,特意请了郎中来看。可郎中把过脉后,却摇了摇头说:“公子脉象紊乱,并非风寒所致,倒像是心神不宁,思虑过度引发的虚症。若想根治,还需解开心中的郁结才是。”
![]()
云渺听了郎中的话,心中更是焦虑。他知道自己的郁结是什么,可这等私密之事,他怎好对旁人言说?无奈之下,他只能愈发刻苦地压制欲念,可情况却越来越糟。有天夜里,他实在无法忍受心中的煎熬,竟生出了遁入空门的念头。
第二日一早,云渺收拾了简单的行囊,瞒着家人和书院的先生,独自离开了临安城。他听说终南山上有位玉蟾真人,道法高深,能解世人烦恼,便打算去终南山求见真人,希望能得到指点。
从临安到终南山,路途遥远,云渺晓行夜宿,足足走了一个多月。这一路上,他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可心中的欲念却丝毫没有减弱。有次路过一个小镇,夜里他住在客栈,隔壁房间传来男女嬉笑的声音,他顿时心神不宁,辗转反侧到天明,第二日赶路时竟差点跌进山沟里。
历经千辛万苦,云渺终于抵达了终南山。终南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山间古木参天,清泉潺潺,宛如仙境。他沿着山间的小路一路向上,逢人便打听玉蟾真人的居所。可山中的隐士们都说,玉蟾真人行踪不定,想要见到他,全看缘分。
云渺没有放弃,他在山中找了一处山洞暂住,每日除了下山觅食,便是在山中四处寻访。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干粮渐渐吃完了,只能靠采野果、挖野菜充饥。身上的衣服也被树枝划破了好几处,整个人变得蓬头垢面,与当初那个风度翩翩的书生判若两人。
![]()
就在云渺快要绝望的时候,一天清晨,他在山中采药时,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清澈婉转,如泉水叮咚,又似清风拂柳,听在耳中,竟让他心中的烦躁消减了不少。云渺心中一动,循着笛声走去,只见前方的一块巨石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老者身着粗布道袍,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手中拿着一支玉笛,正闭着眼睛吹奏。他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晕,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显得格外祥和。云渺见老者气度不凡,心中猜测他或许就是自己要找的玉蟾真人,便走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晚辈云渺,拜见仙长。”
随后连忙再次行礼:“莫非您就是玉蟾真人?晚辈求见真人,是想请真人指点迷津,解我心中郁结。”玉蟾真人点了点头,示意云渺在他身旁坐下,而后问道:“你心中有何郁结,不妨说来听听。”云渺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鼓起勇气,把自己被欲念困扰,如何压制却愈发严重,甚至想要遁入空门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说完后,他羞愧地低下了头,不敢看真人的眼睛。
玉蟾真人听了,并没有露出丝毫鄙夷的神色,反而温和地说:“欲念本是人之常情,就像天地间的阴阳二气,缺一不可。世人大多以为欲念是洪水猛兽,一味地想要压制,可越是压制,反而越容易被欲念所困。你之前的做法,便是犯了这样的错。”云渺抬起头,疑惑地问:“可若是不压制,任由欲念发展,岂不是会做出违背礼法之事?”
![]()
“压制并非良策,放纵更是不可取。” 玉蟾真人轻轻摇了摇头,“欲念就像一团火,你若强行用盖子把它盖住,火虽然暂时烧不起来,可里面的热气却会越积越多,迟早会把盖子顶开,到时候火势反而会更旺。你之前的经历,不正是如此吗?”
云渺仔细一想,确实如真人所说。他之前越是压制欲念,欲念就越是强烈,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业。他连忙问道:“那依真人之见,该如何应对这炽盛的欲念呢?”
玉蟾真人微微一笑,说:“欲念炽盛时,别压制,也别放纵。你只需记住三句真言,时常默念,便能让心中的淫火自动转为慧光明。”云渺心中一喜,连忙起身行礼:“恳请真人传授真言,晚辈定当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玉蟾真人示意云渺坐下,而后缓缓说道:“这第一句真言,便是‘观身不净’。你之所以会被欲念困扰,是因为你只看到了外在的美好,却忽略了身体的本质。你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