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凌晨夜色中,一次偶然的回望,知名演员张颂文近日与家乡韶关的热心市民、交警、医护人员一起,救助了一位骑电动车受伤倒地的市民。当新闻聚焦于张颂文的明星光环时,他却表示“这事太小了,换谁都会这样做的”。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场救援背后深藏的伏笔——被救者石先生,五年前在安徽,也曾毫不犹豫地与同伴救助过一位陌生的摔倒者。这是一场生动写实的“善意循环”,映照出人性中温暖的光辉。
这场救援中,张颂文与发小从后视镜中瞥见人影后的“折返百余米”。面对他人“别碰他,小心被讹”的善意提醒,张颂文那句“不用怕,有什么可怕的,人家现在正需要帮助”,掷地有声。这并非不知风险,而是在权衡之后,选择将人的生命与安危置于首位。他与众人合力移电动车、借摩托车灯警示……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在伤者石先生模糊的意识中,却如同一盏盏明灯,传递了“你不会被抛弃”的安全感。
![]()
石先生和他妈妈展示着准备的锦旗。
这场善举的续章,在于石先生身份的“揭晓”。他并非只是一个被动的受助者,他本身就是这个“善意链条”上的一环。5年前他在安徽出差时,曾和另外两人一起救援过一位骑电动车摔倒的路人。这正应了他自己的感悟:“我总觉得,善意是会循环的,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帮你。”他的经历,为“好人有好报”这一朴素的价值观,提供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当代注脚。
从安徽到韶关,从施助者到受助者,再到立志将善意传递下去的感恩者,石先生的角色转换,清晰地勾勒出一条“善意循环”的闭合回路。这条回路告诉我们,善行并非孤立的浪花,每一次伸出援手,都是在为社会的信任水库蓄水;每一次感恩的回馈,都是在加固这条善意链条的强度。张颂文的“该扶就扶”,与石先生的“必须当面感谢,让这份善意继续传递”,共同构成了一种积极的社会心理:在这个社会上,善良是主流,互助是常态。
勿以善小而不为。张颂文认为的“小事”,石先生五年前的随手相助,恰恰是构筑社会文明大厦最坚实的砖石。我们乐见这样的“善意循环”被看见、被传颂。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这个循环中的一个节点,既做善行的发起者,也做感恩的传递者。当每一次微小的善举都能激起涟漪,当每一份温暖都能找到回响,我们终将生活在一个更加可信、更加可亲的温暖社会。
原标题:《张颂文救人背后,又一细节曝光》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本文作者:南方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